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保快讯
时评 | 不能放任“高价收药”威胁医保基金安全
2023.04.21来源:中工网

  医院门口司空见惯的“高价收药”卡片,指向一个新情况——其收购的“回流药”大多为医保药品。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近年,江西、福建、山东、北京等多地曝光倒卖医保药品的典型案例,仅2022年,江西南昌警方即侦办了十余起倒卖医保药品案。其中一起药品来源地涉及6省,销往地涉及21省,294家药店参与倒卖,涉案资金流水近2亿元。“倒卖医保药品案件涉案省份多、范围广、金额大,导致医保资金大量流失”,危害着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在医院附近、小区门口、街头巷尾,“高价收药”“回收药品”的小卡片屡禁不绝。被回收的药品大多为用医保购买的药品。这背后的“生意”,是参保人员利用医保报销政策,低价反复开药,加价卖给中间商,中间商收集后再加价倒卖给药店。

  利用医保报销比例差价倒卖药品的背后,实则是一个欺诈骗保的“回流药”产业链。其中的“利润”有多大,可以从近来警方破获的案件中窥知一二。去年,上海一对夫妻在7个月时间里,在多家医院“走医保”开出100多种、金额超11万元的药品,远超其正常用量。他们以零售价30%至50%的价格贩卖给中间商,后者再以药价的60%到80%进行倒卖。

  “高价收药”瞄准的或者说“合作”的群体多为老年人、慢病患者。他们有实际且长期的用药需求,有的让医生按病症最大用药量开药,有的针对同一病症开多种药品。这不仅让参与医保药品倒卖成为可能,还能打“掩护”,使得这一骗保行为难以被及时精准识别和打击。

  在这条“回流药”利益链中,开药的患者、倒药的中间商、收药的药店都可以从中获利,唯有医保基金成了“板上鱼肉”。因各地集采药品的约定采购量有限,一旦这些药品被超量开出来,还将导致其他患者开不到这些药品,进而影响正常的药品供应秩序。

  随着药品集采常态化、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报销机制改革、慢性病报销比例不断提高等医改政策不断深入,医保药品价格降了,报销比例高了,门诊看病购药也能报销了,这某种角度上意味着倒药的“利润空间”和可乘之机也更大了,而打击倒卖医保药品也比过去更显紧迫。

  为此,相关部门持续重拳出击。去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这一非法链条上各利益主体的违法行为及处罚进一步明晰,尤其是将“回流药”市场的关键因素即倒药“中间商”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斩断“回流药”产业链,需要依法惩治,还需要加强源头预防和全过程监管。对于倒药骗保过程中套刷药品、回收药品、转手卖药等各个环节,要有精准打击、各个击破的手段。比如,针对第一步开药环节,医生要严格依据疗程等周期开药,不可超量,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智能监控和信息化筛查等方式,加大对这一环节的全流程监控;又如,严格落实药品追溯制度,给每盒药附追溯码,实现“一物一码、一码同追”,让药贩子和违规进药的药店即便拿到药,也不敢收、不敢卖。

  惩治倒药骗保行为,不能遗漏任何一环,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参与者。只有环环相扣、全程“带电”,才能铲除相关行为的生存土壤和违法动力,进而更好地守护医保基金安全和百姓用药安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