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北方各省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人数持续上升,从2月中旬起,全国多省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儿童人数巨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显示,此次流感活动水平在2023年2月初开始升高,2月底后上升趋势明显,到3月中旬已经进入高峰期。本次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其次为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
1、什么是流行性感冒呢?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常引发大流行,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相对较轻。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流感的典型症状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有高热、畏寒、寒战、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或不伴鼻塞、流涕、咽喉痛、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及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高热容易引起热性惊厥。新生儿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年幼患者、有慢性病患者(如各种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白血病、肿瘤、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甚至死亡。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较长时间。
2、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儿童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季节性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儿童流感患病率约为20%-30%,在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高于成人。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是流感病毒的高风险人群。流感的高风险人群不仅仅是儿童,也包括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
3、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4、如何辨别流感和普通感冒?
流感的症状和普通感冒症状非常相似,很多人把流感错当普通感冒,甚至误以为普通感冒和流感是同一疾病,导致治疗方法错误,从而加重病情。
5、流感的治疗
流感患者大多数为轻症病例,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流感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隔离:对于临床诊断患者及确诊患者都应该尽早隔离治疗。轻症患者可自行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休息及饮食: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饮食应当注意多饮水,摄入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注意保持鼻、咽、口腔卫生,可用生理性海水清洗鼻腔,勤漱口。
对症治疗:止咳、化痰、止泻等,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如布洛芬等。
密切关注重症流感的发生发展: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孕产妇、老人、儿童特别是小于5岁的儿童及慢性病患更容易产生重症流感,应当及早就诊。
6、预防
流感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包括以下措施:
勤洗手。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避免带病上课、参加集体活动。
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
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