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以规划引领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3.04.19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文摘编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在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四上的报告。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中医药行业五年发展规划。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重大工程》),这是首个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专项工程。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了“十四五”中医药顶层规划的主要内容,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加强《规划》《重大工程》的学习贯彻,对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深刻认识顶层规划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导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规划是资源配置工具,其核心和实质是资源配置。规划体现社会发展的共同意志,是社会共同的蓝图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中医药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法律方面,中医药条例和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政策方面,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将中医药定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规划方面,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并转发《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谋划中医药中长期发展。

  “十四五”期间,《规划》《重大工程》两个文件共同对中医药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构成了中医药顶层规划的主要内容。相较于以往规划,《规划》和《重大工程》填补了国家层面中医药规划的空白,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央《意见》和“十四五”国家规划纲要的配套性制度与重大举措,为推进新时期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深刻把握《规划》的主要特点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决策部署,形成的新时期发展中医药方针政策及成果,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规划》的灵魂与底色。这些方针政策及成果,我们简单归纳为“123456”。

  “1”就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规划》提出了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设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2”就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规划》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从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中医药创新基地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攻关、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着力推进,整合优化中医药科技资源,构建“国家—行业—地方”三级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以中医药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等方面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中医药开放发展。

  “3”就是发挥三个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在三个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是新时期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工作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规划》针对三个作用分别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4”就是建立健全四个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四个建立健全”是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四项重大举措,共同构成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保障体系。其中,法规是法治保障,发展举措是政策保障,管理体系是组织保障,评价体系、标准体系是技术保障。《规划》针对“四个建立健全”做出了全面部署。

  “5”就是五种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这“五种资源”的潜力与活力,已成为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规划》针对五种资源,从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产业发展、高标准科技创新、多层次文化弘扬、中药资源保护与挖掘等方面逐项进行了部署。

  “6”就是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规划》中“十大重点任务”就是基于这六大方面进行拓展和完善。

  深刻把握《重大工程》的主要特点

  《重大工程》与《规划》均是“十四五”时期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规划》侧重解决“干什么”,《重大工程》侧重解决“怎么干”。重大工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保障,规划是实施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两者相互支撑、有机统一,既有效联动又各有侧重,在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高度一致,目标要求、工作举措相互协同,组织实施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协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重大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突出、紧迫问题,协同攻关、集中发力。在编制思路上,《重大工程》聚焦特色优势传承不足、特色优势创新不够、特色优势服务不强、优化中医药发展政策环境、激发中医药机构和人员活力这五个问题,在内容设置方面,《重大工程》以项目为引领、突出重大,包含了8个重点工程、26个项目;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以破除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为切入点,统筹提出了26项配套措施,涵盖中医药发展的方方面面。

  《规划》对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部署

  《规划》重点从3个方面、领域对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行了部署。

  一是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聚焦遵循中医药规律和特点,充分挖掘与利用中医药原创科技资源,重点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加强重点领域攻关、建设高层次科技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设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工程专栏,通过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专项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医药活态传承工程和中医药科技研究项目等实施,将中医药疗效说明白、讲清楚,引领带动中医药跨越发展。

  二是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中药质量与安全保障,重点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安全监管,设置中药质量提升工程专栏,通过实施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转化、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升行动和中药智能制造提升行动等项目,高质量推进中医药产业化。

  三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聚焦中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促进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展、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提升中医药在健康产业中的贡献度。

  《重大工程》对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部署

  《重大工程》重点从2个方面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行了部署。

  一是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包括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研究、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5个重点项目。

  二是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包括中药材种业质量提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建设4个重点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抓好《规划》和《重大工程》的贯彻执行,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争取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健康中国建设中取得更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