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药速递
国务院牵头大力推动中医振兴,建设130家中医特色医院
2023.03.14来源:威诺敦

  01 新增中医特色医院

  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总体布局中,建设若干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由高水平中医医院为输出,院地合作、省部共建,实施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开展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并在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建设50所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

  02 加大对中医康复、养老支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

  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老年病科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及相关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同时,加大对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支持力度。在中医药老年健康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岗位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更灵活的政策支持。

  03 中医适宜技术试点推广

  由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统筹,推动地级市开展区域中医治未病中心试点建设,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妇幼健康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点,进一步带动提升区域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

  04 加大中医方面科研投入

  布局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装备项目,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强青蒿素研究中心、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中医药疫病防控中心等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05 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

  以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牵头,深入实施岐黄工程,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学科团队。

  招录7500名左右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支持1.25万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培养5000名中医助理全科医生,为中医馆培养中药、护理、康复、管理等方面骨干人才。

  06 宣扬中医文化

  重点支持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学生社团,培养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队伍。持创作高质量的中医药图书、纪录片、影视剧以及各类新媒体产品,打造有代表性的中医药文化节目和中医药动漫作品。

  07 鼓励中医海外“走出去”

  重点支持中医药产学研用开放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持续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市场化方式,与有合作潜力和意愿的国家共同建设一批友好中医医院、中医药产业园。

  08 推进中医智能化

  开展中医特色诊断治疗装备研究,研发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装备、中医特色疗法智能化装备、中医治未病现代化装备,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示范。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推动中医适应性技术发展,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中医药振兴发展方案》将为中医药械企业带来巨大市场。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