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不断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针,坚持“中医做特,中西医协同”,在绩效考核整改、专科集群建设和“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构建五级绩效管理体系,激发创业活力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责任体系。医院将绩效考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运营管理办公室—专科运营助理—专科运营秘书的五级管理体系,畅通监控反馈机制,做好信息传达。完善工作机制,严实培训关,组建包括运营管理员、医疗、护理、药学、医保多部门管理MDT(多学科团队),在全院各科室开展地毯式宣传培训,确保人人知晓、人人掌握、人人行动;严把审核关,制定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实施数据报送“一口出”,加强数据分析研判,提高数据分析精准性及质量;严格问责关,设立院内红蓝榜,对省考监控的10项中医特色指标进行重点监控,每月通报全院排名前十名和后十名科室。
建立“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绩效考核体系。医院制定了《潍坊市中医院加强运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潍坊市中医院2022年科室标准化建设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全方位明确考核指标,无死角落实考核部门。将中药处方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中药饮片使用率等13项中医药指标纳入院内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建立与月度、季度绩效工资、年终评先树优、职务职称晋升挂钩的重奖重罚机制。
建立管理高效、特色突出的服务支撑体系。医院搭建功能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病案首页质量“三重审核”,推动科室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全面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持续优化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将临床效果突出的中医外治法、中医护理技术和中药协定方,融入诊疗方案,形成诊疗体系,共计优化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23个。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特色诊疗服务,推出针推灸药“四位一体”治疗虚症诊疗模式;启动15个病种的“中医日间病房”医保支付试点工作;开设“中医护理门诊”,成立中医适宜技术研究小组,推广隔物灸、药膏外敷、中药塌渍等70余种中医医疗技术,中医药服务更加多样,中医药氛围更加浓厚。
通过一系列举措,2022年1~6月,7项指标成绩居全省前列。在2020年度国家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排名由2019年的115名提高到2020年的66名,在全省三级公立中医医院2022年第一季度绩效考核重点指标监测中,医院位列全省地市级中医院第一名。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专科集群建设
医院围绕项目实施,制定《潍坊市中医院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根据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建设任务、运营管理、考核举措、奖惩机制“四个明确”。召开启动会议,邀请省内专家就集群建设任务书、责任书填报、集群资金使用进行专题培训,为工作开展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将集群建设工作进度细化到月,成立对接工作小组,督促22家成员单位保质保量完成集群建设工作。
强化巡诊巡查,抓好同质管理。医院成立以国医大师熊继柏、沈宝藩为名誉专家的工作专家组,对集群专家建设给予指导。坚持责任制包靠,设置管理分组,做好本区域专科巡诊巡查和建设任务;坚持清单制管理,截至6月23日,已完成本年度第一轮21场次巡诊巡查工作;坚持量化制考核,分别从项目管理、医疗服务能力、中医药特色优势、人才队伍建设、专科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进行量化赋分,并将发现的问题列为下步集群建设重点内容。
强化学术交流,传承岐黄之术。医院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搭建集群,成员内部共享学术交流平台。先后6次召开学术及病例讨论会、中医系统卒中中心建设论坛,特邀国医大师王新陆等多位中医大家授课,吸引了省内外脑病专业千人线上参会。启动集群师承带教工作,遴选集群内16位资深专家带教收徒68人,并于6月25日举行拜师仪式,统一印制集群师承带教日志、月记和典型病案收集记录本,通过跟师查房、门诊学习、集体培训等传承岐黄之术。医院“‘气机升降’理论指导下火龙罐技术在脑卒中中的应用”入选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将在集群内进行推广使用。
通过集群建设,人才队伍取得可喜成绩。今年上半年,集群内包括济南、淄博、菏泽、济宁等成员单位在内的7名专家获得“山东名中医药专家称号”,成功创建张伦忠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精准对接各成员专科,量身定制发展方向,全面梳理集群内优势技术,做好集群内部特色诊疗技术推广,持续优化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启动院内制剂集群内部调剂使用工作,常态化进行坐诊、查房,切实加强学科骨干和学术继承人的培养,积极推进集群内部成员单位同质化治疗、特色化发展。
以“深、特、广、专、精”推进“五个全科化”
去年年底,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山东省公立中医医院“五个全科化”实施方案》,在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全面推广中医经典、中医治未病、中医外治、中医康复和中医护理全科化服务模式,要求开展常态化经典查房和中医多学科联合查房(会诊),强化经典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
在中医经典全科化注重“深”。依托17个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中医经典研究室,全院每月举办2次中医经典读书会,并面向全社会开办“名师讲经典”系列讲座。深入科室,将学习中医经典情况纳入每月质控,与科室绩效奖励挂钩。深化应用,加速临床应用转化,通过对经典挖掘整理,签订《秘方开发前期临床研究协议》,推出了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消瘿散结敷贴治疗甲状腺等特色技术。学、考、用相结合推动中医经典深入人心。
中医治未病全科化注重“特”。医院将中医治未病特色融入诊疗全过程,在全院范围建立“防、治、康”全程管理体系,入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出院跟进生活及饮食健康宣教,并进行“三级”追踪回访。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管理中心一体化运作,设立体质辨识门诊。依托“互联网医院”,开展慢病线上诊疗、咨询等服务,实现价值延伸。
中医外治全科化注重“广”。医院组建“病区针灸组”,精选11名技术骨干,采取分区包干逐个对接临床科室,为各科室制定3个以上中医外治技术诊疗方案,形成覆盖23种外治技术方案的《潍坊市中医院中医外治技术手册》,将诊疗方案嵌入科室临床路径,严格考核,定期通报,推进临床科室全覆盖。整合针灸、推拿、康复等学科,在门诊建设中医外治中心,开展包括针刺、灸法、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等7类60余项中医外治诊疗技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外治人才培养,选派多名技术骨干赴省内外医院进修学习。成立中医外治专家刘长信教授传承工作室,来院带徒、坐诊、讲学,有效提升医院外治服务能力。
中医康复全科化注重“专”。树立大康复理念,整合3个中医康复科室资源,深耕亚专科建设,形成脑病康复、骨伤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重症(神经、心肺)康复、产后康复、肿瘤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康复等8大亚专科,把中医康复做专做强。开展临床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即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联合坐诊、联合查房、联合制定康复诊疗方案、联合开具院后指导。目前,各临床科室拥有至少3项中医康复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形成了一批覆盖病种诊疗全过程的康复临床路径和康复技术流程及操作规范。
中医护理全科化注重“精”。医院编撰印发涵盖21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常用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临床护士培训手册》,全院护理人员完成102学时的“西学中”培训,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率达到100%;成立14个护理专科小组,开展中医护理技术49项,实行医护一体化查房,开展“一病一品”中医专病服务,精准管理中医护理技术,打造精细化、品牌化中医专病护理服务;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现有“网约护士”234人,上线服务项目46项,本年度服务群众300余人次。2021年,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服务患者达234万人次,同比增长24.4%。
通过以上3项重点工作的协同落实,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中医药特色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实施“五个全科化”及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是坚持中医院姓“中”办院宗旨的重要途径。潍坊市中医院将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山东建设“中医药强省”贡献更多潍坊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