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疗聚焦
信息化改造30年,医院开始主动“变聪明”
2023.02.24来源:高灵智腾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1.14亿人需要定期服药,为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提供健康管理一直是大难题,但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推进及智慧化升级,这个难题正在逐渐被攻克。

  家住沧州市沧县的吴爷爷患有糖尿病多年,隔一段时间就要坐车到医院,挂号、就诊、缴费,再取药,这套他患病以来最熟悉的流程在今年被互联网医院替代了,在线复诊、购药、取药都可以在家完成。

  吴爷爷常用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原价23.76元,通过线上医保结算后只需要自己支付5.03元,药品配送人员当天就会送药上门。他感慨称,“这跟我跑医院买药掏的钱一样多,还省下了路上花的钱和时间。”

  为院外的慢病患者提供线上服务,是医院推进信息化建设、进行智慧化转型过程中升级的能力之一。从出门看病花上大半天到在家动动手指就享受医药服务,这段流程的简化,对患者来说,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解决,但医院的这项服务从无到有,所经历的时间远比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更加漫长,过程也更审慎。

  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IT技术的应用落地,推动中国医疗系统变革的力量近30年来未曾间断,而医院作为医疗发生最为核心的场景,在这场巨变中从相对低效变得更加卓效,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被动转为主动,目前又迈向了从信息化向数智化转型的新发展阶段。

  一、简单开局,持续探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网络技术兴起,各行各业都在被颠覆、被革命,但人命关天的医疗领域则要谨慎许多。可事实是,随着医院分级管理制度的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患者剧增、流水大涨的名院首先就有了强烈的信息化需求。早期针对人员信息、经济核算等环节所做的信息化改造,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雏形。

  最具代表性的是以301医院(解放军总院)为主研发的“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随后越来越多的HIS企业队伍出现,为下一阶段的医院全面信息化发展打下技术基础。

  进入二十世纪,HIS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并趋于丰富,从最初单一的“进销存”功能,逐渐衍生出医生、护士工作站,并针对门诊、住院、药房等其他场景利用信息化辅助和升级。

  与HIS系统同步发展的还有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以医患为中心,但进展缓慢,具体包括检验科信息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电子病历、PACS系统等。

  不过,变化自2010年出现。当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印发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将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发展确立为医院临床信息化的重心。

  二、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托

  2011年,《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推出,设定8个等级,为了达到评级标准,电子病历的建设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医院中全面铺开。

  陈金雄主任表示,“完整的电子病历一定是临床医疗的全面信息化,并非是简单的病历编辑器,不是字面上的医疗文书电脑化。”电子病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全面的临床信息系统:秉持“打造业务协同、数据整合最优解”的理念,打造界面、流程、业务一体化融合的信息系统,以医嘱全程闭环为管理重点,采用云+端设计保障系统的灵活部署,基于标准API接口实现外部连接,全面融合患者信息,赋能诊疗管理业务。

  2、畅通的信息共享:通过患者主索引+主数据管理,有效保证患者、药品、基础字典等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统一性,满足互联互通与集团化调用的要求。通过EMR数据共享,病历只需一次录入,多处即可共享。

  3、完整的临床数据中心:对院内、院外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实时性整合,形成医院数据“活〞资产。通过数据管理形成全息、标准化数据中心,一方面把临床、运营等各医疗业务进行数据化表达、可视化展现。另一方面,为临床诊疗提供基于数据中台的赋能服务。

  4、全过程闭环医嘱管理:以医嘱全程闭环为管理重点,与EMR打通,打破医嘱与申请单分离方式,实现医嘱全流程闭环管理。

  5、有效的临床决策支持:CDSS的‘初心’是要真正为临床医务人员解决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和医疗安全。之前的CDSS是普惠型的,下一阶段将往深层次发展,提供真正的决策支持、治疗方案推荐等。

  经过针对电子病历多年的探索和推进,我国医院整体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逐步提高。2019年参加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为1874家,参评率达99.36%,达到历史新高。

  三、医院信息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两个关键点

  现阶段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积累了不错的基础,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不断拓展,但也不可避免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和短板。越来越多医院意识到,之前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缺乏顶层规划,采用烟囱式建设,不同医院之间,医院的各系统之间承建厂商不同,数据标准不一致,系统接口也是五花八门。

  (一)医院数智化转型离不开“好数据”

  陈金雄主任认为,虽然单体医院内实现了跨部门的数据流转,但医院本质上的数据孤岛属性依然存在,大量数据仍然无法被打通共享和有效利用。做好数据主要是做两件事情,一是业务数据化,二是数据业务化。

  (二)注重应用效果评价,匹配医生需求

  除了数据问题,陈金雄主任表示,目前有些医院信息化应用流于形式,无论是运维还是院端,都不够重视应用效果的评价,系统实用性不强,且医生使用体验迟迟没有得到改善。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医院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而厂商的产品相对单一、涉及领域较窄,医院在已有基础上对新产品的要求已经非常高,但能匹配需求推出产品的厂商却不多,这也是陈金雄主任口中所说的“缺产品”。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以用户为中心,能够高频、高效、高体验使用,发挥真正的效益,让投入发挥应有的价值,产生几倍乃至10倍以上价值。

  四、新形势下医疗机构的数智化赋能

  新时期,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就医流程和就医模式的变革,医院应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不断优化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陈金雄主任认为整个医疗业务模式必将发生巨大的转变:

  以治疗为主转为以健康为主: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形成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

  以线下为主转为线下线上并重:传统的患者渠道都在线下门诊,互联网会成为新的诊疗入口,门诊诊疗以初诊为主,初诊前的轻问诊和复诊以线上为主。

  以院内为主转为院内院外并重:住院诊疗以急危重症为主,病情稳定以居家和随访治疗为主。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一些微型化的数字化设备成熟,很多原来需要到医院去采集的生命体征信息,以后到小诊所、居家,甚至可穿戴设备都可以采集了。

  从片段式治疗转为全程在线化治疗:打破分段式患者管理方式,对患者实现全程智能化服务,全面优化患者流程和体验。

  医疗业务协同以院内为主转为跨院区协同:传统医疗业务协同基本都在医院内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医疗业务协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跨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协同将成为一个常态。

  医院从被动式诊疗转为主动式服务:对比传统的被动式等待患者前来就诊,现在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主动为患者提供在线的健康服务。

  要应对新形势下以上六大方向的医疗模式转型,医院和企业都任重道远。信息化厂商作为赋能者,陈金雄主任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建设医院的数智化能力:

  1、要有战略高度,立足于数字化转型高点,把握未来医疗发展方向;

  2、实现价值医疗信息化,让信息化真正产生价值,而非满足于功能交付;

  3、深入理解业务,抽象出业务模型,让产品跟业务融为一体。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