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常识
屈原和曹雪芹笔下的蒺藜和苍耳
2023.02.0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蒺藜和苍耳原本是平平常常的植物,原野路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古时候,人们把蒺藜称为“薋”,将苍耳叫做“葹”。曾几何时,“薋”“葹”被贴上了“恶草”的标签,甚至还背上恶名,借以比拟谗佞、小人。

  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意思是说,房屋里堆满了“薋”“葹”这样的恶草,自己必须离开。实际上,屈原是在借“薋”“葹”来比喻朝廷中的谗佞小人,借以表达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凛然正气。学者指出,《楚辞》中的草木,或香或臭,喻美比丑,对后世诗赋的草木书写、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千多年之后,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再执此说。贾宝玉为祭晴雯写下了《芙蓉女儿诔》,其中有“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蒩”之句。曹雪芹以“薋”“葹”来比喻贾府中妒害晴雯的小人,以具有香气的白芷、兰草代指晴雯的美德。贾宝玉以同情惋惜的笔调,叙述了晴雯的身世和“寿夭多因诽谤生”的悲惨遭遇,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纯洁美丽、具有反抗精神的女子形象,控诉了贾府中的邪恶势力对晴雯的残酷迫害。

  虽然屈原和曹雪芹如此不待见蒺藜和苍耳,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蒺藜和苍耳都是治疗疾病的良药,且常配伍用于多个方剂中。

  蒺藜,又称刺蒺藜、白蒺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纵棱及小刺和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它味苦性温,可以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疾,《千金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等医籍皆有记载。

  蒺藜还可食用,唐代诗人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二》云:“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古时候,遇到灾年饥荒,人们将蒺藜炒黄去刺,磨成粉状,做饼或蒸食。

  苍耳,别名卷耳、苍子等,一年生草本,总苞具钩状硬刺,全草、根和带有总苞的果实入药。苍耳子味苦、甘,性温,能够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常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鼻鼽、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等疾。《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本草拾遗》《本草蒙筌》《本草备要》等皆有详载。唐代诗人杜甫《驱竖子摘苍耳》云“卷耳况疗风”,诗中的“卷耳”即苍耳,指的是苍耳可以治疗风疾。清代诗人戴梓《赠朱文宗升任》诗云:“山中灵药寻苍耳,天上文章丽绛霄。”苍耳的嫩苗还可入菜入馔,以供食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