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冬季养生有要诀
2023.01.09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冬天是一年养生的关键期,下面和大家聊聊冬季养生有哪些要诀。

  冬保三暖早卧晚起中医注重天人相应,冬季寒冷,寒性凝滞,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一些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进入冬季后,一定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保暖。防寒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可减少感冒、痛经、腰痛等发生。民谚说“冬保三暖”,第一暖是头颈保暖,第二是背部保暖,第三是脚部保暖。

  有些爱漂亮的女孩子上衣穿羊毛衫、外套等厚衣物,下面穿着短裙,其实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天气寒冷时,应做好全身保暖,常坐办公室的女性还可以加个护腰垫。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按照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冬天要早卧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在冬季,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每天尽量做到11点之前睡觉。现在很多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这会导致精气消耗,精神越来越差。

  此外,泡脚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睡前泡脚有助于睡眠。泡脚水温一般在40~45℃为好,过热会损伤皮肤,过凉则起不到温通血脉的效果。一般每次泡脚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泡脚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不宜泡脚。

  适量运动心情愉快冬天天气虽冷,但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常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散发,容易引发疾病。适当活动筋骨,对健康大有益处。但运动不能太剧烈,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身体比较虚弱的中老年人,建议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扇子舞或散步等轻松平缓的运动,运动强度以身体微汗为佳。忌过度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出汗太多会消耗大量阳气,反而违背了冬季养生应闭藏阳气的原则。

  冬季早晚气温较低,外出锻炼最好穿戴帽子、围巾等,以免受寒。工作忙时,可中午抽出十分钟练练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或是做广播体操,就能有效预防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需要提醒的是,在活动时要放空思绪,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冬至后,天气给人一种寒风瑟瑟、万物萧条的感觉,人的心情也受之影响,容易感到压抑不悦。因此,要提醒自己保持乐观心态,适当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听听音乐,让自己的心情免于受到外界的影响。

  适当进补因人而异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冬季天气寒冷,可以适当食用温热食物,如牛肉、羊肉、核桃、板栗、腰果等,同时要少食生冷瓜果、冰冻饮品。要注意防止因进补不当而上火,一旦出现口舌干燥、口咽疼痛、鼻出血等症状,要及时调整饮食。

  至于药补,阳虚见腰膝酸冷、畏寒肢凉等症者,可选用杜仲、牛膝、肉苁蓉等温肾助阳之品。进补需要根据人的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误用不适当的药材,反而造成身体的不适。如平素肠胃有问题的人,若选用过于滋腻的补药,反而容易造成肠胃损伤。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