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印发《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 ,形成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配套不断完善,供应保障能力逐步健全的“1+5+N”产业布局体系。
《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迈向新阶段、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部分内容,其中提出五项重点任务。
加速推动产业链结构升级。 围绕抗体、重组蛋白及多肽药物、疫苗、细胞治疗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生物药产业发展。大力开发特色原料药、高质量仿制药、高端制剂、临床短缺药物,提升化学药产业技术水平。重点推动体外诊断试剂产业链发展,大力支持植(介)入耗材、数字医疗、保健康复装备产业建设,鼓励智慧医疗设备、应急医疗设备等高端诊疗设备产业,扩大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和经典名方发掘,推进中成药二次开发,建立从中药材种植到临床应用全流程的质量标准管控体系,提高中药产业质量。
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鼓励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生物技术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向创新企业转型;完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平台落地,引进培育各类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组建MAH基金等专业金融平台;加强临床转化能力建设,打通从实验室到产品上市许可的关键通道,鼓励医疗机构和企业共建临床资源样本库、转化医学中心。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物医药研发。
推动生产能力系统提升。 推动优质制造,推动企业加强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的质量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制造,加速推动智能机器人及5G工业互联网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物药工业研发和生产领域的探索创新。推动绿色制造,支持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和应用,实施碳减排行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强化公共卫生安全供应保障。 筑牢应急保障基础,打造以物资储备为核心、产能储备为基础、技术储备为补充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支持开发儿童用药、《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和《罕见病目录》品种,提高《短缺药品清单》品种的供应保障能力。
优化产业链空间布局。 围绕“1+5+N”产业布局体系,重点打造重庆国际生物城以及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长寿经开区、涪陵区、大渡口区5个集聚发展产业基地。鼓励其他条件具备的工业园区,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医药产业特色园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