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疗聚焦
《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发布:城市居民养老生活呈现三段式新特征
2022.12.29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养老机构养老?当我们还在衡量三种养老方式的利弊,不知如何选择时,近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给了我们新的思路:全都要。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养老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呈现“三段式养老”人生:在活力阶段,超过一半(53.6%)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在半失能阶段,居家养老仍是主流,但社区养老(36.3%)和机构养老(21.1%)的比例有所提高;在失能失智阶段,机构养老成为主流选择。

  养老观念呈现新特征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三段式养老”实际上是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提供养老解决方案。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会经历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三个阶段,这是由身体机能的逐步衰退决定的。“三段式养老”与身体衰退的规律相匹配,既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养老需求,也能最大限度提高养老资源的利用效率。

  调查显示,百岁人生叠加新时代,带来的是一系列思考和观念重构,新时代城市居民的养老观念呈现出新特征。对于新时代养老,城市居民最关注的是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占比均在50%以上;然后是养老财富储备,占比46.5%;接下来依次是老年人的价值体现(41.3%)、家庭生活(30.4%)、生活方式(25.6%)、创业/继续工作等社会参与(18.6%)、终身学习(11.8%)。

  杨燕绥认为,上述数据反映了居民健康观念更加积极主动,维护老年健康不是有病治病,而是积极主动开展健康管理预防疾病;财富观念更独立多元,超八成城市居民养老费用倾向靠自己而非子女,规划养老钱不再抱守退休金,而是多元配置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价值观念更注重贡献,老年人希望自己不是家庭负担,而是家庭好帮手、“银发经济”的主力军;家庭观念更青睐有距离的亲情,过半老年城市居民不希望与子女住在一起,但又要离家近;生活观念更注重培养兴趣爱好以融入社会,老年人不是坐等被照顾,而是主动加入兴趣班、参加公益活动、再就业等,与社会不脱节。

  超八成选择不与子女共同生活

  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双重因素叠加之下,养老更加独立,选择不再依靠子女的城市居民超过八成,这一数字与去年相比提升了8.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解决养老问题更青睐专业的养老机构,不希望麻烦子女或者亲友,伴随着身体机能下降,超过半数的城市居民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有别于传统的四世同堂观念,55.8%的城市居民认为应该跟儿女分开居住,相互独立;53.3%的城市居民认为应该跟子女相邻居住,享受“一碗汤”的距离;32.6%的城市居民认为应该去养老机构,减轻儿女负担,靠专业机构照料;选择跟儿女一起生活,养老靠子女的仅为14.3%。

  在访谈中,部分城市居民表示,选择养老机构希望能离子女近一些,这样方便子女探望,也能经常看到家人。离亲情近依然是中国养老的典型特征。

  《报告》显示,城心养老已成为超八成城市居民的选择,离市中心近、生活方便、交通便利,拥有熟悉的生活圈、社交圈,临近三甲医院,方便子女探望的城心养老机构更受青睐。相比同等档位的城郊养老机构,城市居民每月愿意多支付3161.27元,保障享受到优质的城心养老服务。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预期寿命达82.1岁,超出国民平均预期寿命3.9岁。但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存在慢性病、有过重大疾病或3年内做过手术等问题。2022年,出现健康问题的居民比例同比上升12.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居民对专业化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有迫切需求,医护服务水平也成为居民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养老规划年轻化趋势明显

  近七成城市居民认为,年轻时就应该规划养老财富。其中,30岁至39岁人群已成为考虑自己养老问题的高峰年龄段,在初为父母、父母生病住院以及自己住院三种情况下,人们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大部分年轻的城市居民已经考虑过父母的养老规划并付诸实际行动。《报告》显示,养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为父母进行养老财富储备,如购买保险产品、出租或售卖房产等;二是提醒父母锻炼身体养生,督促父母定期体检;三是了解养老服务及养老资讯,三成居民已经实地考察过养老机构。

  《报告》显示,城市居民预计养老总支出平均为83.64万元。其中,30岁至49岁人群预计养老所需资金为100万元,60岁以上预期为61.5万元。

  中老年群体预期寿命更长,但养老支出预期却更低,养老费用缺口显现。不过,城市居民正积极使用金融手段应对长寿风险。在众多手段中,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养老资金重要补充方式,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配置商业养老险、年金险、寿险来抵御通胀风险。

  选择商业养老保险的原因之一,是“保险+养老服务”的产品模式成为规划养老方案的重要选择。城市居民希望保险产品能附带以健康医护和养老机构费用为主要内容的附加权益,锁定优质养老资源。

  针对城市居民在养老服务、养老财富储备方面呈现的新需求、新趋势,《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应联动养老、金融等行业,提高居民风险管理意识、提供养老规划建议,帮助居民适应长寿时代。

  比如,可按照“三段式养老”特征为居民打造全周期的养老服务,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把政府的医疗服务与社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结合起来,辅助居民结合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养老服务行业按照“三段式养老”规划,将城市医疗、养老、健康等资源整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临近子女、临近医疗、生活配套完善、生活气息浓厚的完整服务链条。商业保险机构用金融手段提升公众养老规划能力,进一步拓展“保险+养老服务”的产品、营销和服务供给模式,从单纯的支付方延伸至养老服务的供给方。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