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管理 > 前沿理论 > 医院经营
学习医保局回复意见,谈医疗器械集采趋势
2022.11.10来源:华夏医界网

  国家医保局最近的一些回复中,也提到了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这类产品不纳入集采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吗?

  分析:

  肯定利好行业企业营收稳定。但一定要注意“创新”作为限定词。实际仍有集采可能,特别是对购置医疗设备采取贷款贴息支持的采购潮。

  相对稳定、可预期的集采政策(采或暂时不采),有利于国内创新企业产品发展。对这个细分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暂时采取保守疗法,待时机成熟时再采取有力措施。

  首先,创新医疗器械对医院科室建设有很直接、重要的影响,且医疗器械产品集采与药品耗材有所不同,内涵、专业程度、效果影响更加复杂。

  其次,包括创新医疗器械在内的医疗器械投资建设运营,在医院里存量规模很大。现阶段集采也许有效,但总体影响有限,且有不确定性。

  第三,主要依靠市场自我觉醒、提升购买效率,或许也很有希望。毕竟,不能万事都马上找到集采。

  不过医疗器械集采仍十分必要,伴随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技耗分离也好,有些技耗不分也好,都要注意医疗器械成本组成的管用高效,否则,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可能再为医疗器械运营成本低效提供滋生土壤,成为深化医改的一块死角。

  国家医保局还回复:下一步肿瘤基因检测可能纳入集采,这类器械纳入集采对市场有哪些影响呢?

  分析:

  最近看到一份报道:耗材销售费用最高,体外诊断最赚钱,医疗器械最稳定。

  肿瘤基因检测属于体外诊断,集采可以降价放量,说明医保部门看到了这块应用技术的有效性,以集采政策为这一领域“大干快上”赋能支持。

  这一块以及耗材部分,都应是下一阶段集采工作“攻坚克难”重点工作。

  可以想见,针对肿瘤基因检测产品的集采预计会很像种植牙集采,即:医保暂不将具体产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且不完全强制民营医院参加,为用户提供一些平价选择机会。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