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皱纹无故消失?小心硬皮病!
2022.10.1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年前,上海的李小姐发现48岁的妈妈突然皮肤变得光滑,额头的皱纹也减少了,向妈妈询问保养皮肤的秘诀,但妈妈却说并没有特殊保养,而且还出现了皮肤变黑、手指变粗的现象。近期,李小姐的妈妈突然发现手指指尖溃烂、疼痛,手指活动不利等症状,到当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后被确诊为硬皮病。在此特别提醒,如突然出现皱纹无故消失、皮肤变黑变硬、手指遇冷发白发紫等症状,很可能为硬皮病,需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什么是硬皮病硬皮病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组织并以纤维化和硬化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病两种类型。前者的皮肤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最终导致皮肤硬化;后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仅为8/100万~56/100万,除了皮肤症状外还伴有肺、心、消化道、肾脏等内脏损害,因其病变累及范围广泛、预后差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已纳入我国罕见病目录。

  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20~50岁女性多见,起病隐匿,病程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对硬皮病的认识硬皮病在中医属于“痹证”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有较为详细的分类,按病因命名有风痹、寒痹、湿痹、热痹;按临床表现特点命名有行痹、痛痹、着痹;按五体部位命名有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按脏腑命名有五脏痹等。现多认为硬皮病属于五体痹中“皮痹”范畴,然而除皮肤表现之外,硬皮病亦可累及筋脉、肌肉、骨骼及脏腑,根据患者不同的主要临床表现,也可按照“脉痹”“肌痹”“五脏痹”等进行辨证论治。

  硬皮病可分为四期:硬肿期以脾肾阳虚为主,主要表现为面手肿胀、关节不利、指趾青紫、畏寒肢冷、腰酸耳鸣、神萎、便溏、纳呆等,遇寒邪或情绪刺激而骤发。此期的皮肤以肿胀、按之无痕、提之不起为主要特点。硬化期以气虚血瘀为主,皮肤肿胀渐消,硬化加重,日久也可能出现脏腑纤维硬化,导致机能失调。疾病活动期多属热毒血瘀,此时皮肤硬化发展迅速,指趾溃烂疼痛,也可有关节肿痛、肌痛,或咳嗽咳痰、浆膜炎等表现,并且在实验室检查表现出如血沉增快、IgG显著增高等免疫指标异常。萎缩期则因疾病久耗,脏腑亏损重,导致机能失调、正气虚衰,临床表现为皮下组织、肌肉萎缩,形体消瘦,皮硬贴于骨面,且脏器病变较严重,常伴肺、心、消化道功能不全或衰竭。

  中医特色疗法艾灸艾灸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荣养肌肤、温补阳气、祛除寒气、活血化瘀,对于由于虚、寒、瘀造成的硬皮病有不错的疗效。同时,温热刺激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外周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缺血缺氧所致的血管损伤,缓解雷诺现象,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刺络拔罐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毛刺”“浮刺”等刺络法雏形的记载。当血流循环障碍、血小板聚集、血栓等瘀血症状较为严重的时候,可采取刺络拔罐的方法,以改善血流,调节血液循环和血管神经功能。

  热敷熏蒸当患者出现怕冷、皮肤硬化萎缩、指端冷痛等症状时,多因寒邪侵犯人体,气血凝滞,不荣则痛。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是针对这些症状的基本治则。中药外用热敷熏蒸是很好的选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扩张血管、温化营养肌肤的作用。

  热敷熏蒸时可选用活血祛瘀类中药(如红花、鸡血藤、桃仁、丹参、川芎、刘寄奴、乳香、苏木、没药、莪术、三棱、土鳖虫等),祛风湿类中药(如透骨草、伸筋草、草乌、川乌、威灵仙、独活、桑枝、徐长卿、路路通、海桐皮、豨莶草等),补虚药(如女贞子、蛇床子、鹿角胶、当归、熟地、枸杞、白芍、黄芪、甘草、党参等)。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