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治上火,“上清三把剑”各有所重
2022.08.08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上火”是民间俗语,是多种原因导致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在人体头面、五官等部位的内热证候。许多人喜欢用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等中成药治疗。由于这三者清上焦火作用较好,有人把它们叫作“上清三把剑”。

  此三方均由两组药物组成。一组是菊花、荆芥、薄荷、白芷、连翘、川芎、桔梗等清热散风、轻浮上行的药物。另一组是黄芩、黄柏、大黄、栀子等解毒、通便、泻三焦火的药物。这两组药物组合后,为什么就能消灭上火症状呢?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温病条辨》载“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前一组药物都是味辛质轻气薄之品,符合《黄帝内经》中“因轻而扬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此外,川芎上行头目,桔梗载药上行,此二药可引清火之药上行,作用于头面部。其二,前一组药物除桔梗外,均有祛风之效。明代医家陈士铎认为,火生于风,治火不治风,恐非妙法。俗话说风促火势,故祛风也有助于灭火。其三,后一组药物均是苦寒泻火、通便泻火、泻三焦火的良药,所以自然成为消灭上火症状的利剑,治疗头晕耳鸣、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三种上清丸药物组成略有不同,用法也有所区别,虽都能清上焦之火,但具体治何脏何腑之火,方之架构,力之强弱,作用之偏重,必须准确掌握,才能直击要害,现简述如下。

  上清丸侧重清肺火在三方共有的十一味药的基础上加防风即成上清丸。清代名医徐灵胎认为,“防风治周身之风,乃风药之统领也”。本方共十二味药,轻清祛风药占了八种,所以此方偏清上焦之火,侧重于肺,对于一般风热感冒,症见轻度发热、咽喉肿痛等肺卫症者效果较好。由于此方中黄芩、黄柏、大黄为酒炒,泻下力较缓;且用荆芥比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所用荆芥穗解表作用弱,故本方药性较平和。

  黄连上清丸侧重清肺、胃之火在上清丸的基础上加入黄连、石膏、旋覆花、蔓荆子、甘草即为黄连上清丸。黄连清心、胃之火,石膏清肺、胃之火,清热能力强。方中蔓荆子疏风、散热、止痛,旋复花消痰降气,一升一降,能引清火之药上行,泻下之品趋下。故本药作用偏于中焦,侧重于胃,适用于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中、重度发热,咽喉、口腔疼痛较甚,且咳嗽痰多者。此药较寒凉,故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慎用。

  牛黄上清丸可清肺、胃、心之火在黄连上清丸的基础上增加牛黄、冰片为牛黄上清丸。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寒凉极品。冰片清热止痛,开窍醒神,为五官科常用药。故牛黄上清丸作用偏于上、中焦,侧重于心,感冒高烧甚至伴有昏沉者尤为适用。药物炮制上,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强调生用,泻火解毒作用力强。年老体弱、大便溏薄者均不能使用,孕妇忌用。

  综上,如果只知上清丸清上火,不知三方区别及应用禁忌,往往用药不准,甚至还会有损于身体健康。只有全面地了解此三方的共性与个性,才能发挥出各自的“威力”,做到剑出中的,药到病除。特别要注意的是,“上清三把剑”只宜用于实火,切勿用于虚火。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