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疗聚焦
还在雇佣水军招揽病人?医生在线问诊严监管来了
2021.12.27来源:健康界

  互联网医疗圈,今年无比热闹。

  一方面,疫情催生下,大批资本涌入;另一方面,也出现一些发展中的乱象。

  面对乱象,国家接连出台相关监管规范文件。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直指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灰色地带:AI开具处方、先买药后补方、线上药品回扣等,也进一步划清医疗、医药和科技服务之间的边界,要求互联网医疗***程度地与实体诊疗「同质量、同监管」。

  近日,作为互联网医院示范点的宁夏,对互联网医院不良执业行为,不光有监管细则,还采取了积分制的监管办法。

  据了解,此次宁夏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医院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方案,主要根据互联网医院不良执业行为的种类和情节,一次给予1分、2分、4分、6分、12分五个档次的记分。

  值得注意的是,累计超过18分的,或在暂缓校验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积已超过6分时,则直接认定其不能通过校验,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从时间周期来看,互联网医院不良执业行为的累积积分周期为1年期,一个记分周期期满后清零重计。

  「积分制」是否真能解决乱象?乱象的背后,是一个亟待打通商业闭环、完善问诊路径的互联网医院。

  丛生的乱象

  雇佣「医托」、「网络水军」招揽病人、AI代替医生问诊、开处方、先开方后补问诊等行为成为此次严打对象。

  「日常违规的还挺多的,主要集中在处方开具上,AI代替人工的也有一些。」宁夏某互联网医院运营人员告诉健康界。

  关于雇佣「网络水军」招揽病人,「这个比较少见,刷单刷评价还能理解,2020年查过一批违规操作的,没有涉及水军评论的,一般是复诊认定,先开处方再补问诊,和违规开具处方的比较多。」上述互联网医院运营人员补充道。

  除此之外,在此次积分制的划分上,明确禁止「引导患者至互联网医院以外,无法被互联网医院监管的其他交流工具开展诊疗行为(如微信、QQ、私人电话等)」。

  健康界在搜索引擎上任意搜索一种疾病,进入『广告』序列选项,有些会以AI的形式呈现聊天,有的则是真人聊天,但通过让问诊者加个人微信的形式,引导入院治疗。

  经查询,该医院为北京某一级甲等医院,健康界搜索其给的微信号后发现其微信名为:***刘老师。

  福建某互联网医院的运营负责人向健康界透露,一些互联网医院则通过搜索引擎引流、药诊店等方式『获客』,也就说通过药店引流,然后互联网医院医生给药店解决处方。

  「积分制」真能解决问题吗?

  有人曾灵魂拷问:脱离「卖药」的互联网医疗还能活嘛?

  不可否认,「卖药」成为互联网医院的一大盈利点。

  但不同的是,同样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还分多个赛道:例如,京东、平安更倾向于医药商城;微医、好大夫等更倾向于医疗服务。

  多种商业模式下,能不能解决互联网医院不良执业行为,还要看出现乱象的本质。

  无论何种商业模式,乱象根源皆为:利。

  虽然一些平台通过邀请各大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入驻,在线问诊后,有自己的医药商城,形成了短暂商业闭环,但大多数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还没有找到闭环商业模式。

  当下,大多数互联网医院处于『僵尸状态』、烧钱阶段,竞争激烈。轻问诊难转化、同质化竞争、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凸显、被市场诟病。

  这也让一些互联网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乱象百出。

  『积分制目前是一个很具操作性的方案。』一个长期从事互联网医疗的研究人员对健康界说。

  目前,针对出现较多AI代替医生开方、先开放后补问诊的问题。「宁夏现有的做法是,问诊平台产品设计上增加一个选项,让患者填写是否线下就诊,填了就算复诊了,严格点可能要求上传历史的处方或诊断之类的凭证。」宁夏某互联网医院运营负责人表示。

  「有些平台没有这些流程,可以直接开具,就不符合监管要求。」上述人员补充道。

  但其实,关于互联网医疗复诊范围,边界比较模糊,例如北京市属互联网诊疗开展情况调查中,每个医院、医生对互联网医疗的复诊范围认识都不同。

  医生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能不能发展起来,除了商业模式、运营效率、关键还要看人:医生。

  对此,在《北京市属医院互联网诊疗开展情况调查》中,针对北京22家市属医院,1587份医务人员问卷就行分析发现,90.04% 的医务人员愿意在本人所在的工作单位从事互联网诊疗;但截至2020年底,互联网诊疗从业医务人员数量较少,参与互联网诊疗的医生大多时间较短、看诊人数少。

  在使用过互联网医院问诊医生中,医生们也对互联网医院发展提出建议。

  首先,关于目前互联网医院只能复诊一事上,2.63%的医务人员建议不要限制互联网诊疗只针对复诊患者,应该由医生决定线下或线上处理。

  而在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中,其中有一条:「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这条对首诊的判断,赋予了医师权力。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截图

  目前,医院、医师对于复诊范围并不明确,从就医地点上,一些医师认为,在同一科室、同一医院、或同一科室看过的病都可算为复诊;从时间上,各医院对此态度不一,有的为三个月、有些为半年。

  是否为首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定,比如,有的患者,即使他一年后来问诊,但其病情无变化,也应该算复诊;有的患者,即使一周后来看病,但其病情恶化了,也应该为首诊。

  其次,在慢病复诊上,55.45%的医务人员建议慢病复诊相对简单,功能应该在基层医院实现。

  在互联网诊疗过程中,患者有可能会全程录像,有42.34%的医务人员表示介意。

  除了上述医师对互联网医院的建议,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费用、商业模式、运营策略等仍需完善。

  「积分制」暂可行,但互联网医院***终发展向好,还需医保、监管、患者、医务人员等多方介入,共同助力。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