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药速递
手术机器人群雄争霸:达芬奇、美敦力、强生、威高、微创…
2021.11.02来源:医疗器械网

  2000年,首款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批,Intuitive Surgical直觉外科先下一城,自此在手术机器人赛道开疆扩土,一路狂奔。

  随着美敦力和强生的加入,国际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而在国内,微创机器人聆讯才过月余,威高机器人便获批上市。后来者是否能占据上风?先手棋是否能笑到***后?在强劲的市场竞争中,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台,国产腔镜机器人来了

  10月27日,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腹腔内窥镜手术设备”获NMPA批准上市,注册证号为国械注准20213010848。

  据悉,该设备是国内***采用主从控制进行腹腔手术操作的设备,由威高集团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发,曾于2017年9月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进入绿色审批通道。

  据国家药监局介绍,该产品由医生操作台、患者操作台、手术器械、电源线和线缆组成。由医师利用主从操控系统对于微创手术器械进行控制,用于胆囊切除术、腹股沟疝手术、食道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肝囊肿开窗术、阑尾切除术和袖状胃切除术。该产品上市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医生疲劳;降低应用成本。

  手术机器人可分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等不同类型。其中,腔镜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市场占比60%,是行业研发重点,代表产品有达芬奇机器人。

  骨科机器人占比15%,是市场的另一发力点,代表企业有美敦力、捷迈、史赛克、施乐辉等。此外,神经外科和血管介入机器人也在不断发展中,其他手术领域的机器人技术则比较空白。

  整体来看,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此次威高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有望给市场带来新气象。

  手术机器人研发难、获利难?

  此前,微创机器人率先启动IPO之战。今年6月,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并于9月下旬通过聆讯。

  目前,微创机器人主要的三款旗舰产品,包括图迈腔镜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和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三款产品均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蜻蜓眼已于今年6月获批上市,图迈和鸿鹄还处于注册申请阶段。

  在软组织机器人领域,国内除图迈腔镜机器人,以及此次威高获批上市的腹腔内窥镜手术设备外,临床在研的还有康多联合哈工大推出手术机器人-康多系统等。

  可以看出,国内腹腔手术机器人的获利期尚未开启。据微创财报数据,公司2019、2020年分别亏损6980.1万元和2.09亿元,2021年上半年亏损更是高达2.42亿元,两年半亏损已超5亿。

  高研发投入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公司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发成本分别为6188.1万元、1.35亿元和1.60亿元,并且未来还会持续增加。

  2000年,首款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批,Intuitive Surgical直觉外科先下一城,自此在手术机器人赛道开疆扩土,一路狂奔。

  公布2021财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59亿美元,同比增长37.31%;归母净利润为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90.39%。

  近年来,手术机器人赛道受到诸多青睐,医械巨头美敦力和强生同样在积极布局。10月11日,美敦力宣布其Hugo RAS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获欧盟CE认证。Hugo RAS于2019年推出,目前适用于泌尿科和妇科手术,尚未通过FDA认证。

  强生于2020年11月推出Ottava系统,并表示计划于2022 年下半年开始首次人体试验。但Ottava系统的成长似乎并不太顺利。

  强生公司表示,受到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包括所有行业都广泛经历的供应链限制,第三季度公布的9亿美元产品研发费用,与之前对2022年下半年的预测相比,延迟了大约两年。

  先期研发投入和无法获利带来的业绩压力在所难免,撑过这个阶段,也许就能看见曙光。

  渗透中国市场,是一番考验

  目前,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根据沙利文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仅已安装189台腔镜及17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手术应用方面,2020年,约0.5%腔镜手术为机器人辅助,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则少于0.1%。

  相较而言,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渗透率高于我国。截至2020年底,美国共安装3727台腔镜手术机器人和1060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2020年手术渗透率分别为13.3%和7.6%。

  市场渗透率低主要和高昂的设备费用及匹配设备的耗材费用有关。据悉,国内达芬奇机器人设备价格高达2千万,各大装机医院采购耗材也动辄百万。

  与低渗透率并存的,是手术机器人市场的高增长率。据沙利文预测,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由2020年的83亿美元扩大至2026年的33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2%。

  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迅猛,预计将由2020年的4亿美元增加至2026年的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4.3%。未来,中国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0月12日,直观复星同张江集团签约,拟在上海设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制造与研发基地。据悉,这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继美国硅谷后全球第二个制造与研发基地,预计明年一季度正式开工,一期投资7亿元,建成后产值预计近60亿元。

  10月21日,美敦力与北京术锐达成战略协议,计划在技术研发、产品市场推广及落地应用等方面展开合作。后者为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及配套手术器械的研发公司。

  此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腹腔手术机器人只有达芬奇的三款产品,总装机量在200台左右,其中以第三代达芬奇Si系统居多。国产机器人在价格方面,更具优势。但在设备精准度以及临床应用的案例和数据积累方面,与头部产品还有差距。上市后,能否快速打开市场,还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手术机器人领域强劲而激烈的较量已经拉开帷幕,谁是***后的赢家,需要拭目以待。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