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秋分养生有讲究
2021.09.23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9月23日是秋分,“分”即为“平分”,除了指昼夜平分,还有平分秋季的意思。《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秋分养生要以“收”字为先,衣食住行都应顺应天时,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说说秋分节气的养生保健。

  衣——勿盲目“秋冻”

  秋分之后穿衣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添衣,不要盲目“秋冻”。“秋冻”前提是以让自己不感到寒冷为宜,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差一些,在气温比较低的深秋时节要注意增衣保暖。

  “秋冻”还需注意预防寒病。三个部位不能冻:一是头部。头为诸阳之会,风寒之邪上犯则损伤阳气,经脉瘀阻,容易感冒、头痛等。二是腹部。人体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肝脾肾经、任督冲三脉或起于腹部,或循行于腹部。腹部受寒则易致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痛,经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经等。三是脚。脚是全身的末端,血液循环相对比较差,也是***怕冷的部位。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若要安,脚要暖”,足部应做好保暖。

  食——养阴防燥

  中医认为秋季应肺,而燥为秋季之主气,燥气易伤津液,故肺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糯米、粳米、银耳、蜂蜜、百合、山药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的食物。“贴秋膘”较好的时间,应该在秋分后。下面推荐2个秋季当令的药膳。

  苓术百合粥

  材料:茯苓15克、怀山药30克、麸炒白术15克、砂仁6克、粳米250克、百合10克。

  做法:将茯苓、怀山药、白术、砂仁、百合洗净,加适量水,先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健脾和胃、润肺养阴。

  冰糖鸭蛋羹

  材料:鸭蛋2~3只,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冰糖用温水溶化,然后将鸭蛋打入装冰糖水的碗内,调匀,再隔水蒸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久嗽、咽炎、咽干痛、口渴、干呕、大便干结者。脾胃虚寒、泄泻者忌食用。

  住——早卧早起

  仲秋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增大,这时应增加睡眠时间。《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调养人体的阳气,符合“养收之道”;早起则使肺气得以宣发,防止收敛太过。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秋分之后孩子和老人要预防感冒。不要饮用凉开水或冰镇饮料。

  中老年人要防骨关节痛。秋天气温降低,寒湿之气易结聚在关节位置,可能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

  年轻人要防咽喉炎,秋天空气干燥,饮水不当或嗜食辛辣油腻食物,易引起咽痛,咽喉红肿。

  敏感人群要预防过敏性疾病。立秋之后气候变化剧烈,多风且气温波动较大,空气中花粉及植物种子等浓度偏高,一部分体质敏感人群一时适应不了周围环境条件,容易发生荨麻疹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行——适度运动

  秋分之后,气候凉爽干燥,这时宜开展各种体育运动。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防止汗出过多,耗气伤阴。

  年老体弱和患有关节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可以进行太极拳、慢跑、步行等锻炼耐力的运动,有助于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秋季气温下降,关节和肌肉组织的柔韧性和伸展度也随之下降,所以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以防损伤关节。另外,静坐、闭目养神等方式可调节气息、消除焦躁、不安,以养护心气,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干燥的秋季。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