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21.09.08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教材,是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生动的读本。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探究伟大抗疫精神和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耦合,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层面,不断加强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

  坚持用理想信念“培根铸魂”,以“悬壶济世”的庄严使命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坚持用理想信念“培根铸魂”,以“悬壶济世”的庄严使命厚植爱国情怀。

  一要持续开展理论宣讲。建立健全理论宣讲的长效机制,组建抗疫精神宣讲团,分级分类开展巡回宣讲,运用朋辈领袖力量,分享抗疫期间的所思所想,拉近爱国主义教育距离,增强亲近感和说服力。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把抗疫精神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从而坚定做抗疫英雄的讲述者、抗疫故事的传播者、抗疫精神的传承者。二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日、主题党团日等契机,巧用校园广播、校内橱窗、LED屏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深挖抗疫精神背后的爱国主义深意,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要强化核心价值引领。运用好抗击疫情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通过短视频、音频、动漫、H5、直播等形式新颖的宣讲模式,深刻讲述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深刻论述中国政府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遏制疫情的优势,深入宣传好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医学生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

  坚持用课堂教学“强筋壮骨”,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塑造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仅是医学生职业道德的灵魂,更是医学生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规范。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坚持用课堂教学“强筋壮骨”,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塑造敬业精神。

  一要立足抗疫实践丰富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要围绕伟大抗疫精神,注重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抗疫英雄不求回报、敢于担当的敬业精神;专业教育课程要立足学科特色和优势,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把伟大抗疫精神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模范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奉献精神;实践类课程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教育引导医学生学习身边典型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二要讲好抗疫故事创新教学方式。不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要把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转化为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通过专题展示和主题宣讲等方式,传递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引导医学生深刻理解“生命至上”“医者仁心”的职业追求。三要依托科学技术优化教学资源。高等中医药院校要通过在线教育资源,通过“云平台”“空中课堂”“企业微信”等技术平台,及时推送抗疫相关视频、报道等,讲述抗疫工作者舍己为人、甘于牺牲的感人事迹和患难之中见真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疆大爱,引导医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疫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大医精诚”。

  坚持用多维载体“凝心聚力”,以“求真务实”的处事原则锤炼诚信品质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医务工作者应锤炼养成的***品格。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坚持用多维载体“凝心聚力”,以“求真务实”的处事原则锤炼诚信品质。

  一要坚持***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不仅要深入挖掘抗疫一线典型事迹,讲好一线医护人员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的故事,还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充分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蕴含的德育力量,引领医学生更多地参与线上第二课堂活动,打造诚信教育品牌,潜移默化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二是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广大教职员工、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利用网络或自媒体讲述抗疫故事、推广抗疫典型人物,通过“读”“写”“拍”“画”“创”等形式,将诚信教育融入医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中。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内涵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进一步结合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三是坚持医学人文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倡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诚信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美学等课程,以加大医学人文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传承大学校本文化,举办具有中医药特色及医学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医学生以“求真务实”的处事原则锤炼诚信品格。

  坚持用道德修养“启智润心”,以“崇德向善”的高尚品质铸就友善风范

  友善是公民德行的光谱,是各阶层各行业都应该积极倡导的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特点的价值观。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坚持用道德修养“启智润心”,以“崇德向善”的高尚品质铸就友善风范。

  一要唱响主旋律。要通过疫情防控专题网、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全媒体矩阵,及时发布官方疫情防控信息,及时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讲好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的无数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特别是要深入挖掘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和鲜活事例,推出更多有温度、有泪点、有人情味的“暖新闻”,不断凝聚全校师生形成疫情防控工作合力。二要传递正能量。要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短、平、快”的优势,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平台作用,以医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解、动漫、H5、微视频、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加强新媒体融合宣传,传递抗击疫情一线的正能量。三要传递真善美。镜头聚焦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指导一线的医护人员用短视频、微视频、手机自拍、图片、短文等形式,记录工作场景和战“疫”感受,通过校内媒体平台开设、战“疫”日记、战“疫”英雄、“疫”线心声等专栏,及时传递疫情背后的人性温暖和人文关怀。

  总之,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大力挖掘、高度凝练、深度解读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抗疫典型的榜样力量、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内化为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道德信仰,而且要外化为医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