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秋高气爽话燥邪
2021.08.3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立秋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日的炎热潮湿,给人们带来了干燥和舒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燥”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常见于秋季或气候干燥的环境中。秋季介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之间,燥淫证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于初秋气温者为温燥,发于深秋气凉者为凉燥。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则表现为温燥;时至深秋,冬季临近,寒气渐起,燥邪与寒邪相结合,则又会表现为凉燥。

  《黄帝内经》指出“燥胜则干”,清代医学家喻嘉言曾为“病机十九条”补缺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燥邪致病,以其性干,易损伤人体津液为主。其次,秋季主脏在肺,肺与口鼻相通,喜润而恶燥,因此燥邪***易伤肺。

  温燥因与温热之邪相合,故极易伤人津液。一旦侵犯人体,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干咳少痰,气逆而喘,咽干喜饮,皮毛不荣等阴津耗损不足之象,甚至可以伤及血络,出现咳血、肢体痿废等危重症。

  凉燥与寒气相合,侵犯人体时常表现为头痛、恶寒无汗等特点,只是程度较寒邪为轻,因此有“燥为次寒”“燥为小寒”的说法。凉燥袭人,对津液的影响可能并不是直接的耗损,而是更多表现出收敛肃降的特点,从而影响津液的布散,常以咳嗽痰稀,鼻塞咽干,不欲饮水为主要表现。

  “燥者濡之”,中医针对燥邪犯肺,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常用的中药如沙参、麦冬、天冬、梨皮、银耳等;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常用中药包括紫苏叶、桑叶、桔梗、枳壳、前胡等,另外还多配合陈皮、苦杏仁等降气化痰之品。比如治疗温燥初袭的“桑杏汤”,桑叶既可以宣散风热,又可以生津止渴,同时再加上梨皮、沙参以清肺润肺;豆豉、栀子增强宣散清热的作用,以及杏仁、象贝来止咳化痰,全方共奏清燥润肺之功。

  从预防角度来说,在秋季来临之时,可以适当食用银耳、蜂蜜、莲藕、秋梨等滋阴润肺之品,以养阴生津,防燥邪犯肺。另外,还要顾护脾胃,食用怀山药等肺脾同补的食物,以培土生金。

  相比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秋天是一个舒适宜人的季节,针对燥邪的特点,在享受“天凉好个秋”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津液与正气,就会安然度过。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