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所谓时代阐释,笔者认为是发掘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用贴近当代人话语体系和认知水平的语言、方式和载体等,形象解读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内涵。这里的“阐释”包括理论层面的意义探究和实践层面的意义呈现。让中医药文化焕发时代光芒,需要与时俱进地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让更多群众感受到中医药的时代魅力。
精准把握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的价值目标。文化具有深沉而持久的影响力,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如何科学解读、生动呈现,需要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比如《精诚大医》《老中医》《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等影视剧、舞台剧,利用现代影视艺术、舞台艺术,生动地诠释了中医药文化价值观,持续引发群众热议,为做好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带来新的启迪。一是善用多元载体,贴近时代脉搏。既要发挥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也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规律,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构建多元立体的宣传网络,契合群众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二是制作精彩内容,赢得群众认同。要打造高品质的文化宣传内容,以短视频、在线直播等新形式加强文化传播,使中医药与群众生活相互交融。三是融入科学理念,传播中医文化。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示出显著疗效,广大群众对于中医药的关注度和信任度也在不断提升。要在各大主流媒体建立正规的文化传播科普账号,打造具有代表性、号召力、专业性的文化传播平台,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解读中医药文化内涵。
鼓励名老中医和青年学子参与中医药文化的时代阐释。在宣传导向上,要发挥名老中医的优势。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等群体造诣深厚、影响广泛,他们是当代中医药文化的“代言人”。要充分发挥他们在阐释中医药文化中的关键作用,在重大舆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中主动发声,引领中医药文化宣传的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共识。在人才培养上,要培育中医药学子的传播意识。中医药院校要注重中医药学子的传播意识和传播技能的培养,开设高质量的传播类选修课,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创办新媒体社团,培养具有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的措施保障。“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文化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文化传播并非是一种自发行为,它有赖于人的主动作为、热情参与。在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海量信息铺天盖地、泥沙俱下,要鲜明地提出新时代中医药的文化宗旨、文化主张和文化见解。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政府职能机构、部门要主动策划,通过宣传立项,拍摄以中医药元素为主的高质量影视片,合力打造能够彰显中医药时代精神的精品之作,推出一批成功的中医药元素“现象级”作品。另一方面,要构建激励保障机制。相关责任部门要以促进全民健康的文化自觉为目标导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向社会征集开展中医药时代阐释的***文化作品、定期进行推广宣传,并表彰***题材作品等方式,形成多元支持、社会参与的路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代人的手中。回顾数千年来中医药的辉煌历程,文化传播为中医药绵延不绝的发展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走好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长征路”,中医药人要认真答好文化阐释的时代命题,共同筑牢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