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吐下之余 定无完气
2021.07.14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中的“吐下”,指的是呕吐和腹泻。有生病导致的自然反应,比如患了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上吐下泻;另外还有治病的手段,比如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就特别擅长汗吐下三法,即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让患者发汗、呕吐、腹泻,这样可以使得邪气随之而去。但是,无论吐泻属于哪种类型,在吐泻之后人会变得气机虚弱。清代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痰饮》中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这句话特别明确地说出了这个特点。首先,人生病的过程中,身体与邪气抗争会消耗正气,尤其在急病的过程中,这个消耗会感觉非常明显。比如很多人平时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次严重的感冒发烧,过去之后,整个人走路都会感觉发飘。可能在持续几天后,身体状况逐渐恢复了,才会变好,这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气随液脱”,这是中医术语,指大汗、大吐、大泻的时候,人体的津液大量丢失,气亦随津液大量外泄而脱失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津液是气的载体,津能载气。其实,津液在体内也是流通的,起到濡润身体等重要作用。而且津和液还稍有不同,《黄帝内经》说:“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但是,我们平时就统称“津液”。在吐泻之后,津液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气的亡失。

  所以,《伤寒论·阴阳病脉证并治》说:“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这里讲的是如果大量发汗,导致津液外泄,阳气随之亡失。所以宋代许叔微在遇到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的患者,当必须要用发汗方法治疗的时候,是先补正气,然后再发汗的。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