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精神内守 内外皆养
2021.05.17来源:中医中药网

  中医历来重视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提出“形神合一”学说,强调调节精神要做到精神内守,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豁达开朗,乐以忘忧 乐观宁静的心态是人体健康的正常需要与基本保证。中医历来主张“和愉”,提出“安神宜悦乐”,要求人们做到性格开朗、目光远大,保持乐观情绪,遇事泰然处之,“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要做到知足常乐,《遵生八笺》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怠”,说明只有知足,才能做到随遇而安,使内心恬静,使精神处于稳定自守、乐观的良好状态。

  淡泊宁静,清心寡欲 中医认为“养生莫若寡欲”,《养生论》说:“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非贪而后抑也。”这是要求人们明确贪欲对健康的危害,正确对待个人的利害得失,真正做到少欲无私,保持淡泊宁静。

  喜怒有节,不妄作劳 喜怒人人皆有之,太过则有害。《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喜怒过多,神不归室。”《灵枢》亦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这些论述都说明了喜怒不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认为人应该客观理智的对待生活、工作问题,做到心无大喜而有常乐。冷静处事,提倡忍让,戒怒戒嗔,保持心志平和。

  切忌伤悲,避免惊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道路难免会有悲哀伤愁,而忧愁悲伤可对健康产生巨大危害。《内经》说:“忧悲思虑则伤人”,《养性延命录》亦说:“多愁则心摄”,所以要求人们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经》曾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因此应避免惊吓等外界的突然刺激,加强意志锻炼,自觉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省思少虑,定志宁神 思虑是人的精神活动之一,人必有所思,亦有所虑。但少思则神活,多思则神败。中医认为思虑过度则伤神,《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切切所思,神则败”,所以主张省思少虑,以使精神安宁,以有益健康。

  修身养性,积善成德 古人云:“仁者寿”,孔子也说“大德必得其寿”。《医先》提出“养德、养生无二术”。道德高尚,慈善为怀,助人为乐可使人精神愉悦,从而有益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心态的同时,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有节,即做到“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轻些”;坚持适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善自调摄,安卧有方。各方调摄,内外皆养,建立健康的日常养生观念。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