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医用高值耗材管控相关政策,倒逼医院管理的思路逐步由“粗放”到“精益”模式转变。据HIA数据服务平台相关数据显示,药品耗材成本占据医院成本的50%~55%,其中医疗耗材供应链运营成本在总成本控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SPD在国内医疗行业起步较晚,本质上是供应商帮助医院管理仓储和配送,也就是非医疗行业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 Inventory)。SPD平台正是这种管理模式的支撑工具。SPD模式通过集中采购、独家开展供货服务、提供商品分拆服务、直接配送到使用科室等服务,降低医院内部职工的需求量。
合作模式决定平台搭建的“广”度
据调研收集相关医院SPD招标文件分析,限定投标人必须具备第三方医疗器械现代物流企业资质等,同时投标人必须具备管理软件的搭建能力。商业单位专注于商业购销活动,负责院内运营配送的环节,为满足医院要求,需要与SPD供应商进行合作,共同搭建管理平台。
总结商业单位与SPD平台商合作模式如下:
(1)商业单位独立采购平台源码模式:商业单位购买开源SPD平台源码文件,来应对医院招标文件提供SPD平台源码文件的要求;
(2)商业单位购买SPD平台模式:两者属于购销关系,商业单位分期付款形式支付SPD供应链运营平台提供商。SPD平台公司负责现场实施、上线及在合同有效期内运营、维护;
(3)商业单位捆绑SPD平台模式:两者属于利益共同体,商业单位基于供应商交易量按比例支付SPD平台公司费用。SPD平台公司负责现场实施、上线及在合同有效期内运营、维护。
SPD平台作为第三方的运营单位,核心支撑商业单位的业务实现。在医院供应链成本管控方面,更注重于“物”的流程化管理,处于医院运营管理“孤岛”式的基础应用服务阶段,管理视角决定运营平台搭建的“广”度。
业务能力决定持续服务的“深”度
由于SPD运营模式起步较晚,SPD平台公司服务三甲医院数量有限,以至于实施、服务人员对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模式、管理痛点、业务需求等理解不深,同时商业单位与SPD平台公司是利益绑定关系,基于利润指标管控,很难投入完整的、专业的、稳定的项目管理团队,严重影响供应链运营平台建设的“深”度。
商业单位与SPD平台公司属于合作关系,一般情况医院与商业单位签订3-5年合作协议,当商业单位与医院终止合同时,不仅业务数据、系统等归属存在争议,同时SPD平台公司也将终止持续性服务医院的供应链平台运营建设、运营,合同已终止何谈持续运营的“深”度。
管理模式决定风险管控的“力”度
SPD平台的管理模式是以商业单位运营为主,并未真正深入到医院的整体运营管理体系。据调研多家应用SPD模式医院了解,存在安全、合规、及内控监管难等隐患。据医院反馈总结以下几点:
(1) 采购订单的耗材品牌与实际配送品牌不一致,平台监管“失控”造成内控风险。
(2) 财务账与业务账处于按月定期人工对账,造成账实、账账不符风险。
(3) 科室自主给供应商下订单及缺少科室使用监管环节,造成安全、合规等风险。
(4) 国家政策要求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可溯源,SPD平台注重院内配送物流管理,缺少“遴选”业务闭环,造成政策下的安全、合规风险。
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还需逐步完善符合国家政策、医疗行业发展、切合医院自身管理诉求的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及运营平台建设,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加强风险管控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