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腿赤脚爸爸’凌晨抱女儿看急诊”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很多网友感慨“父爱如山”。河南驻马店的陈先生就是视频中的“光腿赤脚爸爸”,他回忆,4月21日凌晨1点多,他突然发现3岁的女儿在被窝里抽搐、手脚发硬、口吐白沫。他一下子慌了神,赶紧用毯子把孩子裹好,光着腿、赤着脚就跑向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家里大门都没来得及关。来到医院后,陈先生的女儿被诊断为热性惊厥,当晚住院治疗,随后孩子病情稳定。很多网友为陈先生点赞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家孩子突发热性惊厥的经历,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先吓哭了”“腿软”“太害怕了”……
令家长们闻之色变的热性惊厥到底是什么病?应该怎样应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肖和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段娟为大家答疑解惑。
偶发一次无须担心
“小儿热性惊厥属中医‘惊风’范畴,多发于6个月到5岁的儿童。”肖和印谈到,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受到时邪、食积、惊恐等因素的影响而生内热,热极则易生痰生风,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高热、抽搐、惊啼、口吐白沫等惊风症状,如文中3岁女孩突然发病即为急惊风,一般在儿童体温超过38℃时出现。
很多家长表示,担心惊厥、抽搐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或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对此肖和印解释,大多数孩子发病时间很短,在及时止惊及积极退热处理后即恢复正常,单纯的惊风一般不会引发神经系统后遗症,有过单纯惊风病史的孩子在认知和行为发育方面,与同龄儿童相比一般不会有明显差异。
肖和印提醒家长,不要因为惧怕惊风而对孩子发烧过于焦虑,儿童体温处于38℃左右时属于正常的免疫应激状态,对于完善儿童免疫系统功能大有助益,当出现体温不受控制地急剧高升时,则应及时就医,对症处理。
发作时可按压穴位
孩子突发急惊风,该怎么办?很多家长面对突发状况会心中慌乱、不知所措。段娟建议,面对急惊风,首先要镇定,做好护理工作,
将孩子放在平坦、不易受伤的地板或者床上,让孩子侧卧或头部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周围环境安静、安全,避免给孩子造成外伤或刺激。急惊风急性发作时,一定不要强行按压束缚孩子,以免损伤骨骼;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东西,也不要在抽搐时或抽搐停止后立即喂水喂药,以免造成呛咳。
“用手按压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可加速恢复。”段娟说,家庭***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就是穴位按压,通过对穴位的强力刺激,起到开窍醒神的作用,令患儿迅速恢复。此外,耳尖、十宣、大椎放血也可起到很好的止惊退热效果,但较好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
肖和印建议,家中可备紫雪丹、保婴夺命散等有息风止痉作用的中成药,有惊风病史的孩子,有发热时可预防性服用,有一定预防惊风发作的作用。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惊风发作时,应将患儿头部转向一侧,以避免将气道中分泌物误吸到气道中,引起窒息。喂孩子吃药要在急惊风发作停止后或发作间隙,如果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那么说明病势较为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
反复发作需规范治疗
与急惊风的骤然发作不同,慢惊风来势较缓,反复发作,多出现于大病或久病之后,因脾肾虚弱、邪气留恋发展而成。段娟强调,对于反复发作惊风的儿童,调理体质是关键,要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辨证论治,发作间期可通过内服中药、推拿等综合调理,同时要保证患儿按时作息、饮食合理,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从而逐渐减少惊风发作的次数。
一旦孩子反复出现惊风症状,除了可能是慢惊风,还要考虑癫痫。中医有“惊风三发便为痫”的说法,少数反复发作的惊风患儿会发展为癫痫。因此,肖和印强调,如果孩子反复惊风,一定要到医院做脑电图、头颅CT甚至腰椎穿刺等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疾病,如果确诊为癫痫则应按照规范指南抗癫痫治疗,同时可辨证论治,用中药扶助正气,增强患儿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