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二月节,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动物冬藏伏土不饮不食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时分,桃花历经一冬的积蓄开始绽放,黄鹂鸟开始鸣叫,鹰躲起来开始繁育后代,鸠开始鸣叫求偶。
唐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春雷一响,万物生长,农家的耕种也要开始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仲春时节,人们播种、施肥、灌溉,用辛勤的劳动来换取未来的收获。
同时也感恩雨水、阳光,在它们的滋润下,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大自然以雷为号角,鸣醒蛰伏已久的芸芸生命,成就了这仲春二月姹紫嫣红和春意盎然。桃花红梨花白,黄鹂歌唱燕归来,充满希望的一年又开始了!
人间惊蛰:蒙鼓皮、喝梨汤,顺时来养生
惊蛰,乍暖还寒,气温不稳定,而且空气湿度低,很容易让人口干舌燥,感冒咳嗽,所以惊蛰时节有吃梨的传统。
梨的吃法多样,无论生的熟的,榨汁还是煮水,都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平和五脏,顺肝益脾,增强体质,抵抗病菌。
要知道,惊蛰惊起的不只是蛰虫,还有病菌,所以,吃梨是一种重要预防措施。
梨和“离”谐音,所以吃梨也有远离之意。祈祷这一年里,人远离疾病,庄稼远离虫害。
除此之外,惊蛰还有蒙鼓皮的传统。鼓自然是越响越好,古人认为惊蛰时分,雷神在天上敲鼓,所以才有雷声阵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要顺应天时,所以古人认为此时蒙鼓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顺应时节的养生之外,口罩的佩戴也不能大意,出入勤洗手、没事少出门,不给病毒可乘之机。祝愿大家度过一个健康的惊蛰、健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