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管理 > 前沿理论 > 医院经营
公立医院过「紧日子」,主管部门提出四大管理方向
2021.01.22来源:健康界

  医改深入推进,公益性绩效考核“指挥棒”发力,医保DRG/DIP支付及监管“疾风骤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使合理医疗检查治理,医院经济运行“压力山大”,预示着医院粗放式收入规模增长的“好日子”时代即将终结,如何过好“紧日子”成为医改新时代的“主旋律”。

  医改进入2.0新时代

  医改立柱架梁工作已经完成,三医联动医改真正在行动。药品及耗材零加成制度,切断了医院“以药材补医”的利益来源;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面启动,导向公益性回归;特别是医保DRG\DIP支付制度改革,从按照项目后付费转型,医院粗放式规模收入增幅模式遇到“天花板”瓶颈,加之医保监管从严,分享医保蛋糕红利狂欢盛宴的“好日子”时代即将终结;为了赋能医改深入推动,纠风反腐“巡查”利剑高悬,国家八部委重拳出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使合理医疗检查治理,医改进入2.0新时代。

  受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医院“雪上加霜”经济运行“压力山大”,倒逼医院从“过好日子”转变到“过紧日子”,成为医改新时代的“主旋律”。

  国家卫健委“四大支招”

  面对医院经济运行压力,国家卫健委“四连环”只招,赋能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

  ***招: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

  2020年6月29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62号),主题12个字,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

  明确提出,5大方面活动内容共24项重点,梳理分析问题,及时整改堵塞漏洞;强化价格管理,规范业务和价格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夯实经济管理基础;推进业务财务融合,促进经济管理提质增效;改革创新强化监管,健全长效机制。

  明确指出,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公立医疗机构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加快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和弱项,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两个转变成为医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医改初期的规模扩张求效益,受医保支付政策影响,病床使用率在下降,大型设备使用率逐步降低,医院规模扩张后遗症正在凸显。

  随着医改力度加大,药品耗材零加成制度推行,切断了医院的加成收益,特别是医保DRG“包干预付费” 制度改革,向价值医疗买单,原来的医院收益部分变成了成本,对医院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向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内涵质量效益型转变成为必然。在医院收入粗放式扩张增长时期,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相对粗放,随着医院增收遇到“天花板”瓶颈,向精细化、精益化转变势在必行。

  第二招: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2020年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明确指出,当前,公立医院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医教研防等业务活动、预算资金资产成本管理等经济活动、人财物技术等资源配置活动愈加复杂,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亟需坚持公益性方向,加快补齐内部运营管理短板和弱项,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明确提出,提高认识,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核心业务供给效率的有力举措;是缓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提升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

  明确强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第三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2021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0〕30号)明确指出,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预算编制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亟需围绕医院发展战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覆盖人、财、物全部资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和资源利用效率。

  明确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医院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管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业务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和财务实行全面管理,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二是医院内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充分运用预算手段开展医院内部各类经济资源的分配、使用、控制和考核等各项管理活动。具体包括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筹资投资、业务等预算。

  第四招: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0〕31号)明确提出,近年来,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考核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构建新的运行补偿机制等,都对公立医院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公立医院需要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优化执行程序,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保证医院资产资金安全,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运行新机制。

  同时强调,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复杂,资金规模大,亟需深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内部权力运行制约。二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自身需求。

  成本核算管控“第五招”离不了

  《医院财务制度》(2012)提出:医院应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推行全面的成本核算;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同时把医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与成本核算联系,从而实施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合理控制医院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运营成本,达到***优化成本目标。

  随着医改步入2.0新时代,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暂行办法》已经广泛征求意见,即将出台公布,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管控作用“凸显”。赋能医院成本核算,从科室成本核算,围绕DRG\DIP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向病种和项目成本核算转变时不我待。病种成本核算包括单病种成本核算和DRG\DIP病组成本核算。

  1.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

  单病种历史成本核算基本思路:

  (单病种点数积分/全部病种积分×50%+单病种项目积分/全部病种项目积分系数×50%)×科室住院成本+Σ药品成本+Σ耗材成本

  单病种标准成本核算基本思路:单病种临床路径医疗项目积分/全部病种积分×100%×科室住院成本

  2.DIP成本核算方法

  DIP成本核算基本思路:(DIP病种综合指数/全部DIP病种综合指数×100%)×科室住院成本+Σ药品成本+Σ耗材成本

  DIP病种综合指数=(DIP病种医疗项目收入/全部DTI病种收入×50%+DIP难度系数积分/全部DIP难度系数积分×50%)×科室住院成本+Σ药品成本+Σ耗材成本

  3.DRG成本核算

  DRG成本核算基本思路:(DRG综合指数/全部DRG综合指数×100%)×科室住院成本+Σ药品成本+Σ耗材成本

  DRG病种综合指数=(DRG病种医疗项目收入/全部DRG病种收入×30%+病种医疗项目积分/全部DRG医疗项目积分×30%+DRG难度系数积分/全部DRG难度系数积分×50%)×科室住院成本+Σ药品成本+Σ耗材成本

  总之,医改新时代,过“紧日子”成为医院“主旋律”,赋能从粗放式规模增收向内涵质量效益型高质量发展,加强医院经济精细化运营绩效管理势在必行。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