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2020.06.18来源:中医中药网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较重,湿热困脾,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如何加强胃肠道的自我保健,顺利度夏,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调饮食防暑湿

  “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湿”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湿邪重浊粘腻,性趋下,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因此,夏季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夏季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猕猴桃之类,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饮食要把好“入口关”,养成饭前便后及随时洗手的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用开水烫洗或者盐搓洗。冰箱存放的食物,要蒸煮、热透后再吃。家庭烹调或凉拌食品时,做到生熟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餐具要定时煮沸消毒,以防患于未然。

  调寒温护脾胃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说明我们的胃肠道是***怕寒冷的。在炎炎夏日里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这样很容易腹部受凉,致使肠蠕动加快,出现腹泻腹痛现象。所以夏季腹部保暖很重要,空调温度不要太低,睡觉时尽量关闭空调。尤其要注意腹部、脚底和臀部的保暖,不随意坐在冰凉的地面上、不坐冰垫,晚上适量增加衣物,睡觉时也尽量盖上一床轻薄的夏凉被或是薄毯。不要过于贪凉饮冷,不吃生冷、冰镇食品,以免损伤脾胃而发病。在食用海鲜时可加些生姜、醋等中和寒性。

  调情志避劳累

  《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专家解释,情志因素会造成胃肠疾病发生。比如发怒或者情绪抑郁会导致气逆甚至胃疼等症状。故入夏后,要思绪平静、心气平和、情志愉悦。切勿急躁、激动,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控制在烈日下劳作和行走的时间。郁闷、烦躁时,不妨听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更好地保持心情愉快。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中午适当午睡。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帮助食物消化。

  调脾胃可按摩

  专家介绍,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每天按摩以下穴位有助于调节脾胃,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天枢穴:肚脐眼旁二寸处。主治大肠功能不好,便秘、腹泻双向调节;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寸,横外开一指左右。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可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虚,是肠胃的“消气穴”;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脚踝骨较高点往上三寸。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鸣腹泻等;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肠功能。

  专家提醒,夏季常见的胃肠病有细菌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食物中毒等,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