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2020.06.08来源:古方中医网

  经谓∶春伤于风者,乃即病之新感也,即二卷中伤风冒风之证;今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经又云∶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此亦言伏气为病。可见飧泄洞泄,皆由伏气使然。然有寒泻、火泻、暑泻、湿泻、痰泻、食泻,虽不因乎伏气,又不得不并详之。盖飧泄则完谷不化,洞泄则直倾于下;寒泻则脉迟溺白,腹中绵痛;火泻则脉数溺赤,痛一阵,泻一阵;又有烦渴面垢为暑泻;胸痞不渴为湿泻;或时泻,或时不泻为痰泻;嗳气作酸,泻下腐臭为食泻。泄泻之病,尽于斯矣。《灵枢》又云∶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 。肠 者,古之痢名也。痢有风、寒、热、湿、噤口、水谷、休息、五色之分,均宜辨治。风痢者,似肠风下血而有痛坠;

  寒痢者,下稀水而清腥,腹中痛甚;热痢者,如鱼脑而稠粘,窘迫而痛;湿痢者,色如豆汁,胸闷腹疼;又有下痢不食,或呕不能食,名噤口痢;糟粕脓血杂下者,名水谷痢;时发时止者,名休息痢;

  五色脓血相混而下,名五色痢。痢证多端,治宜分别。复揣夏生后泄肠 之训,是独指风痢而言,其余之痢,在夏为少,在秋为多,而吾医者,又弗可胶于句下耳。

  飧泄

  推飧泄致病之因,乃风邪也,木胜也,寒气也,脾虚也,伏气也。《内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又云∶久风为飧泄。据此而论,因风邪致病,又云∶厥阴之胜,肠鸣飧泄。又云∶岁木太过,民病飧泄。据此而论,因木胜致病。又云∶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飧泄。据此而论,因寒气致病。又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据此而论,因脾虚致病。又云∶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据此而论,因伏气致病。

  春天为暖,此时人体与自然界的气体交换的阀门,比冬天开的要大,比夏天的要小。此时人体与外界交换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般来讲,夏天的时候人体这个阀门开的***。

  春天的气候特征是多风,风主疏泄,越吹越干。如果长期处于多风的环境中,风的疏泄作用于人体,于是这个阀门便开的很大,人体内部的热量也就是阳气便消耗的很多。如此一来到了夏天,夏天的时候大地的阳气全部发出到地面,使华英成秀。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天地的气机而疏泄到体表。

  由于春天的时候损失了大量的能量,便造成此时内部脏腑的空虚,真阳虚弱,脾胃运化不力,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很多事物在肠胃中消化吸收的很少,便顺肠道排出体位,表现为完谷不化。也就是内经中所讲的飧泄。此即为春伤于风,夏生飧泄之机理。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