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味苦性寒,有小毒。可入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本草正义》中说:“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黄)芩、(黄)连、龙胆(草)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主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胁痛黄疸、赤白带下、肺热喘咳、乳蛾疳积、咽喉肿痛、痔疮肛瘘、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痰核、水火烫伤等病症。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认为,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和苦参醇、苦参酮、苦参素、刺芒柄花素等多种黄酮类。苦参的体外抑菌作用经试验发现,苦参对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苦参既可入丸散或煎汤内服,亦可用。外用至明清以后逐渐增多,主要是单用或配合其他药物煎汤外洗,或者熏洗。由于性味苦寒,因此内服一般入丸散,或米饮送服,或开水冲服,或在汤药中搅入鸡蛋黄,以防苦寒伤胃。本品大苦大寒,久服容易损伤脾胃,因此脾胃虚寒者忌服。根据中药配伍“十八反”的说法,苦参反藜芦,也就是说这两味药一般禁止在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