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
柑橘全身都是宝
2020.05.19来源:中医中药网

  红泡柑是中药,全身都是“宝”。《本草纲目》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也就是说,皮薄,很容易剥皮那种叫柑子;皮厚,需要用刀划破或很用力才能剥皮那种叫橘子。不管是柑还是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的宽皮柑橘类,其食用和药用价值大同小异。

  柑橘肉味甘酸,性温,入肺经,主治胸膈结气,呕逆少食,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肺热咳嗽等,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等。

  成熟的柑橘外皮,中医称为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嗳气、呃逆等症。《本草纲目》记载:“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橘皮根据临证情况辨证论治,运用范围比较广泛。中医学认为,陈皮宜陈,李东垣在《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有“六陈歌”记载,“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从这个角度来说,食用新鲜柑橘皮不很好。

  未成熟的柑橘外皮,中医称作青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疏肝解郁、散结消痰等功效,常用于胸胁胀满、胃脘胀满、疝气、食积、乳房胀痛或结块、症瘕等症。《本草图经》载:“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本草纲目》中记载:“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消乳痈,疏肝胆,泻肺气。”

  柑橘皮内层和柑橘肉之间的网状筋络,中医称作橘瓢(橘络),味甘苦,性平,归肝肺二经,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化痰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滞经络之咳嗽、胸胁胀满、痰中带血等症。《本草崇原》中记载:“橘瓢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汤饮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饮,而行于皮肤也。”说明柑橘络具有解酒功效。《本草求原》中记载,柑橘络“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其能“去秽”,被研究证实具有抗癌作用。

  柑橘成熟的果仁,中医称作橘核,味苦,性平,无毒,归肝经,具有散结、理气、止痛等功效,常用于胃脘不适、咳嗽牵扯胸部疼痛、腰痛、睾丸肿痛等症。《日华子本草》记载:“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为良。”对于治疗气不畅引起的腰痛,用炒柑橘和酒吞服,效果更好。

  柑橘的叶子,中医称作橘叶,味辛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疏肝理气、消肿散毒等功效,常用于胁肋胀痛、乳痈、乳房包块及癥瘕等症。《本草经疏》记载:“橘叶......能散阳明、厥阴经滞气,妇人乳痈、内外吹、乳岩等,皆效......”《本草汇言》中记载:“橘叶,疏肝、散逆气、定胁痛之药也......凡病血结气结,痰涎火逆......或捣汁饮,或取渣敷贴,无不应手获效。”橘叶内外结合使用皆可以。

  把柑橘皮白色内层去掉的表皮叫作橘红,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宽中,祛痰止咳等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等症。《药品化义》记载:“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不管从食用角度还是药用角度来说,橘红治疗一切痰病,保健和治疗均可以。

  中医学认为,辛散苦燥之品能助热,故内有实热者应慎用或少食柑橘及皮、叶、核等。比如,表现有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者,不宜多食柑橘或暂时不食用柑橘。还有,因柑橘含有果酸和维生素C等,正在服用西药或有结石病者,较好征求医生建议,选择是否食用柑橘。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