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太平洋时间2020年1月13日上午,第38届J.P.摩根医疗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在旧金山如期开幕。同一时间,“BUTTON 2020医疗跨境合作国际峰会(亚太合作)”在旧金山商品交易大厦(Merchants Exchange Building)隆重举行。该峰会由BUTTON TECH INC.(美国巴特恩公司)主办,BIOCOM(美国加州生物医药协会)、JONES DAY(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支持,会议以“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为主题,旨在推进用更好更新的医疗技术,使得全球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受益。
该国际峰会得到了来自美国、欧洲、亚洲三地的生命科学相关企业及机构的高度关注。43位发言嘉宾与现场1100余位观众分享了医疗行业跨境业务的机遇、挑战、模型和解决方案。白天主场发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巴特恩公司代表(执行董事李丽君女士、医疗产业基金总经理刘舒天先生),美国生物医药行业协会负责人(BIOCOM加州生物医药协会总裁Joseph Panetta先生),美国顶级学术机构负责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前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Robert Tjian先生),中国上市公司相关代表(石药集团执行董事Qingxi Wang先生、华大基因(美国)总经理Yongwei Zhang先生、中国移动通信国际(美国)有限公司吴雪先生),北欧瑞典生物技术行业协会负责人(SwedenBIO主席Helena Strigard女士),美国政府要员(国立卫生研究院创新发展主管Michael Salgaller),以色列生命科学领域企业高管(上市公司Trendlines集团总经理Barak Singer先生),美国顶级律所律师合伙人(JONES DAY众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Alan Seem先生),美国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凯鹏华盈KPCB合伙人James先生)。
图:来自美国、欧洲、亚洲的参会者
BUTTON(巴特恩)公司联合创始人刘舒天先生作为主持人并代表主办方强调了此次峰会的意义:“巴特恩公司于2015年成立于美国硅谷,我们的初心是‘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自创立以来,我们致力于让更新、更好的医疗技术惠及更广泛的人群。我们希望借助一年一度的旧金山峰会,帮助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里的企业及机构梳理跨境合作的方式、方法,寻找到较佳的合作伙伴。”
图:BUTTON (巴特恩)公司联合创始人刘舒天先生发言
该峰会由4个主题演讲、6个专题讨论、2个炉边谈话、以及“一对一”访谈组成,内容涉及跨境法规、监管、创新、投资、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梳理并总结了美国、欧洲、亚洲三地的生命科学发展脉络和成功经验,着重探讨了在全球新形势下中国在生命科技领域与全球展开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图:BUTTON(巴特恩)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李丽君女士接受《当代医学》杂志社副社长朱波女士访问
全球眼光聚焦中国医疗健康市场
“我们向中国生命医疗领域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们发出邀请,共同推动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希望北欧的生命科学技术能够吸引中国的资本、企业和创新力量,与中国在生命健康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来自北欧瑞典生物技术行业协会SwedenBIO主席Helena Strigard女士在主题演讲中表达了北欧生命健康行业近年来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关注和合作期待,不难看出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北欧瑞典生物技术行业协会SwedenBIO主席Helena Strigard女士发表主题演讲
BIOCOM(美国加州生物医药协会)总裁及首席执行官Joseph Panetta先生在“如何和加利福利亚州生物医疗行业建立国际战略合作关系”的主题演讲中提到,BIOCOM一直致力构建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合作的桥梁,同时也更加关注与亚洲市场的合作。过去,BIOCOM与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等地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不断地探索中优化双方合作的方式和机制,为两地的企业合作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咨询工作,成功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对话平台。Joseph指出,这些跨境合作建立的经验为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同时,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美国企业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并且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盈利收入要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因此,中国巨大的医疗保健需求和市场,是各国希望加强合作的关键因素。Joseph还提到,未来BIOCOM将以“放眼全球,聚焦中国”为宗旨,着重构建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跨境合作的桥梁,并希望与BUTTON一起努力,为两地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跨境合作商业机会。
图:BIOCOM(美国加州生物医药协会)总裁及首席执行官Joseph Panetta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图:BUTTON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李丽君女士为演讲嘉宾颁发纪念奖
中国医药市场份额在全球排名第二,庞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了全球医疗行业的企业家和投资者的目光。但是,中国的创新技术同样让全球瞩目。峰会上,华大基因(美国)总经理Yongwei Zhang博士重磅发布华大智造百万基因组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致力于为百万级别基因组项目提供全流程软硬件支持,将大力促进行业标准化进程,有效解决行业痛点。产品能够保证大项目高效、优质完成,进一步为临床应用提供高精度、可靠的基因组数据信息。中国创新力量在推动全球基因组学研究的道路上留下光辉的印记,加速迈进“人人基因组”时代步伐。
图:华大基因(美国)总经理Yongwei Zhang博士在峰会上发布新产品
医疗产业的繁荣背后离不开生物技术发展的推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前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主席Robert Tjian先生在峰会上的主题演讲中,从科研发展的角度出发,说明了科研与产业发展之间息息相关的促进作用。如何将实验室中的技术成功商业化,变成造福群众的医疗产品至关重要。因此,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源头的创新力量和创新人才。中国的医疗产业发展更是对创新人才求贤若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并且加大了对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信未来中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创新人才,成为全球企业家们的创业福地。
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前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主席Robert Tjian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数字化为跨境大健康产业赋能
放眼全球,医疗健康创新创业持续升温,跨境医疗协作日益增强,数字化技术与医疗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入。这些趋势背后,以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成为医疗健康系统创新的助推器。峰会上,来自中国移动国际部业务主管兼数字转型顾问Xander Wu、DeepThink Health 创始人兼总裁Ping Zhang和Phase2 Health董事Trishan Arul,带来了以“如何为跨境大健康产业的数字化基础和转型赋能?”为主题的炉边谈话分享。
图:炉边谈话“如何为跨境大健康产业的数字化基础和转型赋能?”
4G和5G行业专家、来自中国移动国际公司的Xander Wu在这场对话中分享了如何利用先进的云网融合技术帮助跨境诊疗带来安全、高质量的用户体验,为挽救病患争分夺秒;如何通过将传统IT迁移上云、打造“网络即服务”为医药企业的跨境研发协作节省数倍成本。Xander Wu说,“云计算和5G正在赋能医疗健康领域,加速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医疗服务创新百花齐放。”
近年来,国务院连续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对互联网+医疗健康作出了重要部署。其原则是以人为本、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提供安全、公平、开放的环境和局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数字化在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跨境大健康产业合作更是需要数字化提供助力。
在讨论的中,Xander Wu总结到,“这是融合、个性、突破的创新。需要将数字化能力与医疗健康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深刻理解企业在业务场景、流程、合规等各方面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意味着从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和突破。健康面前人人平等,数字化让先进医疗便捷、可及、经济。我们会一直努力,为医疗健康的全球化协作搭起数字的桥梁。”
国际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跨境合作的挑战
美国新颁布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简称“FIRRMA”)显著扩大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管辖范围和权力,国外投资者在美投资受到了更加严格的监管。那么在这种新形势下,医疗企业和投资机构应该如何面对跨境合作中的监管挑战呢?峰会上,有着十多年CFIUS审批经验的美国财政部投资安全办公室前副主任、美国顶级律师事务所Jones Day高级法律顾问Justin Huff先生、有多年企业跨境并购投资业务经验的Jones Day上海业务合伙人兼亚洲并购业务主席Angel Huang女士和Jones Day知识产权律师Bing Liang女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CFIUS等改革法规对医疗跨境合作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Justin指出在新颁布的方案中,美国正在加强对生物技术投资的审查,同时美国正在考虑将某些生物技术评估为“新兴技术”,实施额外的出口管制。而根据***的法规,过去很多在生物医疗领域的跨境交易,并不属于监管范围。这些跨境交易通常是授权许可或者PE/VC阶段的投资形式,并未引起CFIUS的关注。同时,如果GP不是中国团队,那么中国的基金投资还可能不会被CFIUS进行审查。
图:炉边谈话“改革后的美国法规如何影响医疗投资与合作?这些法规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Angel在发言中提到在美国拟议的法案中,以下的业务行为会被定义为涉及敏感数据采集:首先在美国的业务中,维护或者收集了超过100万人口的数据或者展现出收集100万人口数据的业务目标,或者说这些数据是产品或者服务中的一部分,同时收集的数据涉及了特定的财务、健康、通信、地理定位、生物识别或者政府的敏感信息,都是视为敏感数据采集行为,这些数据通常应该由美国政府持有;其次是遗传信息的采集,包括个人基因测试、个人家庭成员的基因测试,或者在家庭成员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疾病的基因信息,个人或者家庭成员接受的与遗传基因相关的临床研究。
同时,专家组在讨论总结中提到,CFIUS的风险来源于跨境交易设计和标准方面,不仅仅是局限在涉及了某些“传统战略行业”的风险。国外投资者在投资美国企业时,应当提前调查清楚当前交易是否涉及CFIUS法规审查的方面,并且了解清楚是否需要备案十分重要。
此外,在其他专题小组的讨论中,来自上市企业的高管、行业协会领导者以及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都带来了自己在跨境合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想法建议。总体来看,无论是企业代表还是投资机构,或是提供交流平台的行业协会还是提供落地服务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都对跨境合作的重要战略意义高度认可,同时对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新兴医药市场展现了浓厚的兴趣。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会因为自身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对医疗创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得到全球企业家的持续专注。日益紧密的跨境合作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领先医疗技术和医疗体验,继而推动为全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