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专区 > 医疗康复专区 > 康复知识
男女肠道菌群在7方面有差异
2019.11.11来源: 健康报

  ***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学科组在《先进科学》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男女菌群在15个位点(包括肠道、唿吸道、口腔、皮肤等)7个方面所存在的重要差异及其机制,为研究男女在对菌群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差异等领域提出了参考标准,在“菌群性别组学”这一崭新研究领域取得基础性突破。

  据了解,“菌群性别组学”的概念首次于2013年提出,研究方向包括揭示菌群性别的差异,以及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肠—脑轴心”等重要系统相互作用的现象和机理。这些研究的直接应用在于对男女在某些疾病易感性方面差异做出机制性解释,并基于这些差异优化诊治和预防措施,涉及的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痛风、炎性肠病、老年痴呆症、自闭症、抑郁症,以及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马占山研究组在研究了男性和女性4大部位15个位点的微生物菌群后发现,人体菌群原来存在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物种组成(包括男女特有物种清单)、核心-边缘物种、网络骨架结构等7个方面。

  马占山表示,研究菌群性别差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免疫与代谢,而菌群在调节免疫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男性与女性在痛风的易感性上存在显着差异,而男性更易得痛风的原因之一就是男女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不同。研究还发现,女性皮肤的正常菌群多样性显着低于男性,而皮肤防御的坚实盾牌往往是物种的多样性,因此女性患皮肤病的概率显着高过男性,特别是过敏性皮炎。此外,男女在对某些癌症发病率方面差异也可能与菌群差异相关。需要强调的是,菌群与人体这些调节系统往往是双向互作的,甚至可能构成了非常复杂的网络。菌群更是影响了“脑-肠通讯中枢”等复杂系统的运作。

  此次发表论文的研究数据来自于美国“人类菌群宏基因组项目”于2012年公开的数据,分析方法几乎全部来自该团队自主研发的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记者王潇雨 陆继才)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