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专区 > 健康管理专区 > 健康自测
耳朵也会“发霉”
2019.10.21来源:生命时报

  主讲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春燕

  “我的耳朵痒死了!整晚都没睡好,快帮我治治吧!” 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外耳道内都是霉菌样物,被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皮肤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多数认为是由真菌感染所致,常合并细菌感染。此病好发于高温、潮湿的季节,且常见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如我国长江及珠江流域。

  引发外耳道真菌病的病菌种类繁多,主要有曲菌(黑曲菌、黄曲霉菌、熏烟色曲菌、土曲菌等),占80%~90%;其他较多的为青霉菌、帚霉菌、毛霉菌、根霉菌及念珠菌等致病性皮肤癣菌(如紫色毛霉菌等)。合并感染的细菌中,***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

  诱发因素有:1.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2.耵聍缺乏,所以不要乱掏耳朵;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易合并真菌感染,其中部分可能与耳内长期滴用广谱抗生素溶液有关;4.挖耳造成的耳外伤以及外面采耳的交叉感染。

  患病早期,许多人无不适感,通常在真菌进了外耳道皮肤后,才觉得耳内痒、耳闷、有东西堵在耳朵里。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引起重视,直到出现奇痒、疼痛时才到医院看病。这时检查通常会发现:外耳道深部皮肤上有密集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堆积,或绒毛状物附着,呈白色、淡黄、黄褐或绿色;外耳道内有脓痂或痂皮,痂上亦可见菌丝体;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外耳道内可见少量分泌物,深部有黄褐色、黑色的筒状或膜片状的坏死状物,或有灰白色、灰黑色煳状物堆积。清除后可见皮肤充血、肿胀、糜烂;患病时间较长者,耳道内则表现为湿疹样变和苔藓化,甚至出现外耳道狭窄;有时病变尚可侵及耳廓和颈部。

  治疗方面,可用3%双氧水彻底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然后用吹风机(调成温风)吹干外耳道;慢性或较重的患者可选择红光照射,减轻不适,促进痊愈。无论采用哪种治疗,都要坚持一段时间。疗程因人而异,4~8周不等。

  真菌性外耳道炎难以彻底治愈,容易复发,所以我们从刚开始就要进行有效预防:1.起居规律,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2.注意耳朵卫生,不要经常挖耳破坏耵聍的保护功能;3.不可随意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如有外耳道或鼓膜炎症,其应用一般不能超过2周,以防继发外耳道真菌感染。▲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