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常识
葫芦巴不等同于葫芦壳
2019.03.05来源:中医中药网

  葫芦巴:又称胡芦巴、苦豆、香草,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苦,入肾经。据测定,含有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等成分,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脏虚冷、腰膝酸软、小腹冷痛、阳痿不举、小肠疝气、寒湿脚气等症。《本草纲目》载:“胡芦巴,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本草正义》亦载:“胡芦巴,乃温养下焦,疏泄寒气之药,后人以治疝瘕、脚气等证,必系真阳式微,水寒气滞者为宜,苟挟温邪,即为大忌。”

  葫芦壳:又名抽葫芦,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成熟果皮,每年秋季采收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药用。加工成饮片的葫芦壳呈瓢状,多碎成块片,外表面黄棕色,较光滑,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松软,体轻,质硬,断面黄白色;闻之气微,口尝味淡。葫芦壳性平,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面目浮肿、水肿腹水、脚气肿痛等症。利水消肿常与猪苓、茯苓、泽泻等药同用;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腹水的病症,常配伍虫筍同用。可煎汤内服,一般用量在10~30克,或煅存性研末服用。《医林改错》中载有抽葫芦酒一方,用以治疗水肿臌胀。制法:以黄酒入葫芦内煮一时,取酒适量饮用,不可令其醉。脾胃虚寒者禁服。

  由此可见,这两味药,一个是温肾助阳药,一个是利水消肿药,两者不能混淆或互相代替使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