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文化 > 医药典故
王叔和与《脉经》
2019.02.12来源:中医中药网

  西晋时期的王叔和曾担任太医令,诊病过程中他充分体会到脉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但若想深入学习脉学知识并非易事,因其内容多记载在《黄帝内经》《难经》等书中,文义深奥,一般人很难读懂,更谈不上正确运用。因此,王叔和博览群书,苦心钻研,总结前人书中的相关论述,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了《脉经》一书,共10卷。这是***次有人对脉学做专门、系统的整理。

  《脉经》中概括了临床上经常出现的24种脉象,分别是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还形象描述了各种脉象的不同指下感觉,易于学习和理解,成为后世医家诊脉论脉的规范。其诊脉法的脏腑定位,也大多被沿用至今。此外,王叔和对医学还有一大贡献,即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之得以广泛流传。

  小知识

  《脉经》在国内外影响极大,不但唐朝及当时的日本太医署将之作为必修课,传到我国西藏后,对藏医学也有重大影响。后来,《脉经》通过我国西藏又传入印度、阿拉伯国家以及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医圣”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就引用了许多来自《脉经》的资料。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