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文化 > 百草图
青蒿
2019.01.05来源:中药查询

  【中药名】青蒿 qinghao

  【别名】草蒿、臭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

  【英文名】Artemisiae Annuae Herba。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具纵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无毛,常为3回羽状分裂。裂片短而细,先端尖,表面深绿色,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背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呈线形,无柄,基生叶在开花时凋谢。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具细软短梗,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的苞片2~3层,无毛,外层卵形,绿色;内层椭圆形,边缘膜质,背面中央为绿色。花托长椭圆形,无毛;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围于外层,雌蕊1枚,柱头2裂,呈长叉状开展;内为两性花,花冠先端分裂;雄蕊5枚,聚药,药先端呈三角形,基部两侧下延呈一短尖。瘦果椭圆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荒地、河岸、路旁、村边。分布于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盛开或结果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3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归胆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除骨蒸、截疟。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虚热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服,入煎剂宜后下。用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痢疾、阴虚发热、疮痒、湿热黄疸等。

  【药理研究】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降低血压,且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尚能保护肝脏,防护辐射,缩短戊巴比妥睡眠时间等。

  【化学成分】主含多种倍半萜内酯、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另含青蒿素、青蒿醇、青蒿酸、青蒿酸甲酯、槲皮素、小茴香酮、蒿属香豆精等成分。

  【使用禁忌】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

  【配伍药方】①治中暑:青蒿嫩叶捣烂,手捻成丸,黄豆大。新汲水吞下,数丸立愈。(《本草汇言》)

  ②治暑毒热痢:青蒿叶30克,甘草3克。水煎服。(《圣济总录》)

  ③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60克(童子小便浸,焙),黄丹15克为末。每服6克,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④治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⑤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⑥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⑦治瘊子:新汲水按青蒿汁,调蛤粉敷之。(《百一选方》)

  ⑧治蜂螫人:嚼青蒿敷之。(《肘后方》)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