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方剂 > 内科
中医治慢性肝病的中药方
2013.09.11来源:古方中医网

  慢性肝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一系列疾病,是一种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的疾病,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病机  湿热为患  虚实夹杂


  中医古医籍中没有此病名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胁痛”、“黄疸”、“臌胀”、“积聚”等范畴,临床常见症状为右胁肋部隐痛或撑胀作痛,持续或进行性加重,易疲劳,食欲减退,脘腹痞满,恶心厌油,大便稀溏,严重者可见腹部膨隆臌胀,面黄肌瘦,神情呆滞,二便不畅。


  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数学者将其概括为“湿热毒邪残留未尽,肝郁脾肾气血亏虚”。从临床所见,湿热为患是慢性肝病的重要致病原因,因湿热之邪易生痰浊,困扰伤脾,首犯脾阳,水谷失运,痰湿内停,蕴郁肝胆,出现腹痛腹胀、黄疸、乏力、纳呆等消化系统见证;湿性黏滞,郁久化热,气机被阻,络脉滞涩不畅,肝络瘀塞,出现腹内积聚;肝失疏泄,横逆伤脾,水湿停聚,血行瘀积,出现腹部臌胀如鼓;脾运失常,升降失司,肾失开阖,水湿停聚,出现水肿现象。本病的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基础,湿热邪毒是致病的外因,肝脾肾气血虚为本,水湿瘀血邪实为标。


  治则  益气健脾  活血化瘀


  由于本病是一组循序渐进演变的疾病过程,病情阶段不同,轻重不一,兼症各异,治疗时要分析病因,判明病机关键,抓住病因病机规律,以确定治则。益气健脾扶助正气、活血化瘀祛除病邪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所拟益气养血化瘀汤,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优选活血化瘀之品,针对病理产物瘀血痰凝,补中有泻,以泻寓补。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多以汤药煎服,药效迅速,荡涤病邪,待病情稳定后改服丸药长期巩固,药力持久,临床效果理想。


  方药组成:黄芪,炒白术,党参,三七参(研末冲服),赤芍,水蛭,土鳖虫,鳖甲,三棱,莪术,大黄,炒鸡内金,砂仁。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4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30分钟,取二汁,趁热纳入三七粉,混匀,分2~4次早晚温服。或将上药加倍药量,焙干,轧成细末,装胶囊内,每粒胶囊含生药0.5克,每次8粒,每日3次口服。并要求患者一生忌酒,少食辛辣油炸烧烤食物,少生气,适当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功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