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媒体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离开了我们。
12月12日上午10点25分,21世纪报系总经理刘健东在南方报社大院坠楼身亡。当日下午2点32分,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信发出公告证实了这一消息,坠楼的原因正在调查中。有南方日报员工称,刘健东可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刘健东,1971年出生。在《南方日报》工作多年,历任南方日报专刊中心主任,21世纪报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等职。就在本月1日下午,他还以21世纪传媒总裁的身份参加了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中国创新资本年会暨第六届中国股权投资竞争力榜单评选”活动,并发表了主题演讲。然而短短几天,一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其自杀是否因为抑郁,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近几年来,媒体从业者因患抑郁症而选择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2014年4月28日到5月8日间,四起媒体人自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种对媒体从业人员健康隐患的担忧和讨论,根据自杀者遗书的内容可以窥探出这四位媒体从业者长期以来都面对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心力交瘁、夜间失眠,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2015年8月,南方周末前资深调查记者朝格图跳楼自杀,传闻其患有抑郁症。2016年7月,台湾媒体人宫铃因抑郁症去世。
在为其惋惜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媒体从业者的抑郁症,症结在哪里?
媒介环境:媒体转型的压力,传统媒体成为抑郁症的重灾区
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改变了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环境和理念,尤其是带给传统媒体从业者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生存于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个体的心理、思想、情绪都与其对社会环境的理解和把握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我国的传媒行业正处于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过渡转型期。媒介生态的变革一方面促进了传媒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给传媒业带来了失衡、失控等不良影响。
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其下行趋势不可阻挡。尽管在不断积极地进行改革,但很多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者依旧看不到传统媒体的未来,不知道转型的路在何方。在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竞争局面,如何寻找发展之路,实现自身的价值认同成为许多媒体从业者尤其是管理者的压力之源。
工作压力:媒体转型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
媒体原本就是一个高压力的工作领域,从业者工作紧张、加班熬夜都是家常便饭。在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从业者的紧迫感明显增大。除了承担原有工作的同时,还不得不适应新媒体化下全天候的工作时间要求,时刻关注着新媒体上的动态,这极易造成神经的持续紧绷感。根据《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证明高频率使用互联网是抑郁症的一个关键征兆。被绑在网上的媒体从学者,生活不规律,同时又背负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在身体健康大打折扣的同时,也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媒体转型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更少的睡眠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睡眠不足、长期熬夜极易导致抑郁症。临床研究也表明,长期熬夜或失眠的人发展成为抑郁症的机率比那些没有睡眠问题的人高达五倍之多。
工作内容:媒体从业者更多地接触负面事件
负面的社会事件、群体事件、案件、新闻背后的真相,都对新闻从业人员是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甚至有些事件引起媒体人的心理创伤,由于大多数人缺乏有效的心理创伤应激的能力,负面事件对心理的负面影响日积月累,使媒体人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甚至有可能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体制层面:职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新闻出版单位进行体制改革,由事业性质转为企业性质。这种改革是前所未有的,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具体操作上的盲点和不妥善之处。而这种改革也更加剧了媒体竞争的白热化,各种新闻单位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适应新政的考核机制,而直接受影响的是战斗在一线的编辑、记者。具体表现在:“量化考核”压力大,记者背“广告”、“末位淘汰”让人忧。一些报社转企改制后,硬性规定了其编辑、记者每周每月的发稿量,不达标就要进行相应的扣罚处理。这种“量化考核”的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副作用。
与此同时,保障危机是媒体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传媒从业者承担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同时,其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和职业健康保健机制及制度体系是不完善的。一些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很多现实问题会成为其心理压力源。
面对抑郁症,媒体人且行且珍重。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问题,自己想开点就能解决问题。这种看法并没有认识到抑郁症的残酷性和危害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所有的心理疾患中,抑郁症的致死率高居首位。媒体行业本身就充满着挑战,媒体人应适当降低对自己的预期值,避免将不可抗拒的外在压力演变成自身的心理压力,进而患上抑郁症。
知名媒体人张进在《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中写到:如果患病,要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不要遮遮掩掩,羞于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类疾病。抑郁症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一旦患上抑郁症,就应该及时就医,在必要时候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参考:1. 张诗媗,刘海明《媒体从业者生存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 魏英杰、徐绍林、何金彩 《让抑郁症远离媒体人》
3. 陈一《媒体人,你真的抑郁了吗?》
部分观点引自东方网、虎嗅网等。
整合+写作: 杨熙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