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专区 > 健康管理专区 > 营养膳食
食物发芽后还能吃吗?大蒜发芽后竟成抗癌冠军
2017.02.15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食用大蒜或服用含有大蒜提取物的营养补充剂,通常被认为是降低胆固醇、患癌风险、血压水平和患心脏病风险的一种天然方式。但是我们往往对于发了芽的大蒜弃之如履。***研究显示,发了芽的大蒜是名副其实的宝贝!


  韩国研究:发芽的大蒜更有益心脏健康


  有研究显示发芽的豆类和谷物其抗氧化的活性会有所增加,韩国庆北国立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发现,此规律同样适合发芽的大蒜:


  发芽的大蒜比新鲜的大蒜更加有益心脏健康,含有更多的抗氧化成分。


  发芽大蒜防癌、抗辐射功效更高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发芽五天的大蒜抗氧化活性要强于新鲜的大蒜。


  虽然吃大蒜不能治疗癌症,但是发芽的大蒜中富含抗氧化元素硒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破坏,其防癌、抗癌的作用远超没有发芽的大蒜。


  这些发芽的食物也是可以吃的


  1、发芽的姜


  我们把姜切开,可以发现里面的肉质干空、纤维变粗,那代表姜的营养成分已经开始减少,营养价值降低,但其主要成分并没有受到破坏。


  而实际上,市面上大多数的姜都有芽,只是不明显而已,但姜发芽后如保存不当,就会引起生长休眠,开始腐烂并滋生细菌,这时如果吃下就会造成腹泻。民间有“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意思是烂的姜一样能吃,这其实是错误的。烂姜中含有黄樟素,可能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因此***不能食用。


  2、发了芽的芋头


  其实发了芽的芋头是可以吃的。土豆之所以发了芽不能吃,是因为产生了龙葵素。而芋头是不含龙葵素的,因此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芋头发芽后大家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由上可知,并非所有发了芽的食材都不能食用,某一些发芽的食材反而对身体更加有益。以前的认识并非是完全正确,正如发芽的大蒜比新鲜大蒜含有更多的有益心脏健康的抗氧化剂。我们在生活应多多观察积累经验,使生活更加丰富。


  这些食物长芽了就不能吃


  土豆——发了芽吃不得


  土豆是***容易发芽的蔬菜,看到土豆皮发绿或长了芽,不少家庭主妇就把土豆扔掉了。


  土豆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武器”——龙葵素,这种武器能保护土豆免受霉菌、虫子的侵害,但如果人摄入过多龙葵素,则会出现口舌发麻、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而这种毒素***多就存在于发了芽的土豆中。


  专家建议:


  首先,要把土豆去皮,减少摄入龙葵素。其次,吃那些土豆皮变绿了或已经发了芽的土豆,摄入龙葵素的风险就相当大,所以,如果土豆变绿或发芽的面积不大,要狠狠地削掉这一部分,留下好的部分。


  烹调时,可以加点醋以溶解和破坏这种毒素。建议每次买不要多买,不要在家中存放。如果真的需要存放,也应该应贮存在低温、无直射阳光照射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选择健康的土豆?选购土豆时要仔细辨别是否发过芽,如果买回的土豆已发芽或变色,食用时一定要把皮去干净,将芽眼周围挖掉,然后把切好的土豆洗净再加工,炒熟煮透。若发芽面积大、芽眼多的土豆较好不要食用。


  红薯——发芽后可引起中毒


  红薯发芽的同时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点,这是因为受黑斑病菌污染所致,其排出的毒素,虽经水煮火烤,其生物活性也不会被破坏。食用后不仅极易引起急性中毒,而且还会损害肝脏功能。所以不可食用。


  花生——发了芽没发霉可食用


  很多人都认为,发了芽的花生吃不得,因为里面会产生大量的黄曲霉素(一种致癌物质)。其实花生发芽并不是不能吃,只是因为花生发芽和发霉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样的。


  很多发了芽的花生也会出现发霉现象,这是因为长芽的花生外皮被破坏后,很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而发霉了的花生黄曲霉素含量会很高,所以,很多人看到发芽了的花生就不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专家建议:


  首先鉴别发了芽的花生究竟有没有发霉,剥开花生,看看花生表皮有没有变黄变褐,或者有没有一层黑色或黄褐色的细菌孢子菌丝;其次可以浅尝,入口有没有苦味或霉烂的异味。如果有霉变就不可以吃了。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