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
煎中药要选对容器、控制火候
2014.08.20来源:古方中医网

中药汤剂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剂型,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汤剂的煎法。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也指出:“煎药之法,***宜深讲,效之不效,全在乎此。”中药的煎煮方法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药效和药材质量及有效成分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其密不可分。


选对容器


首先我们要选对煎药的容器。煎药时较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传热缓慢,煎药时锅内的水分不容易被蒸发,能很好地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使煎出的药液保持原来的成分和功效。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产生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放凉后再清洗干净。另外,砂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用刷子刷洗,然后再用清水冲净。洗好的砂锅要等到完全干燥后再收起来。


如果家中没有砂锅、砂罐,退而求其次可以选择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不锈钢锅传热过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很可能会糊锅。煎药时尽量不要使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铁、铜、铝都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特别是铁锅,可以与中药中的鞣质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产生黑绿色沉淀,使药汤有铁锈味,服用后引起恶心、呕吐,给患者带来不适。


控制火候


煎药时火候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发散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一般感冒药和治疗脾胃的行气药中较多见)应避免久煎,可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以免香气挥散,药性损失。而补益药一般可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力完全发挥。


有些矿物、贝壳类药物质地坚硬,不宜煎出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生龙齿、生蛤壳等应当先煎——将这些药物先煎煮10~15分钟再放入其他药共同煎煮;


有些含挥发性成分或不宜久煎的药物,如薄荷、紫苏叶、砂仁、白豆蔻、钩藤、番泻叶等应当后下——在其他药煎煮得差不多,要出锅前5~10分钟时再加入,稍微煎煮即可;


有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种子类,为不使其浮散、粘锅和便于饮用,如滑石粉、车前子、葶苈子、旋覆花、辛夷等应当包煎;


有些较贵重或不宜入煎的药物多制成散剂,如三七粉、羚羊粉、琥珀粉、沉香粉等应当冲服——将这些药粉用煎好的药液送服或撒入药液中同服;还有一些胶类,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应当烊化——用煎好的汤药溶解内服或蒸融混入服用。


掌握时间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煎煮时间,才能使药效发挥出来。为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煎药前需浸泡半小时左右;煎煮时间一般为,一煎煮沸后15~20分钟,二煎煮沸后10~15分钟。


如果您煎煮的中药,付数少、剂量小,比如感冒药,时间则宜短;如药量大、药味多,自然所需时间就长。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