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煎药方法
煎煮中药别随意打粉服 中药煎煮能减毒增效
2013.06.26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唐洪梅、药师李得堂


  ■煎中药有时有先后之分,而若将煎煮的中药制成“胶囊中药”,简化了程序,无法保证方药的安全及疗效。


  ■需要煎煮的中药全部打粉装入空心胶囊,发生毒副反应的几率较大,跟市售的中成药胶囊有质的差别。


  ■动物类药材粉煎煮过程是一个消毒过程。


  目前,很多药店推出了代客加工“胶囊中药”的服务。方法是将中药粉碎,装入胶囊,以便顾客随身携带,满足了因工作忙、时间紧、煎服中药不便者的需求。你知道吗,这种方法实际有健康隐患。


  “需要煎服的中药必须按照要求严格煎服,并不能随意打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唐洪梅提醒道。把需要煎煮的中药全部打粉装入“空心胶囊”服用,与制剂煎煮中药以及市面所售中药胶囊有质的区别。


  煎煮剂量与打粉剂量有巨大差别


  中药煎煮能减毒增效


  中药成分复杂,煎煮过程化学反应较多,因而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对煎煮有特殊的要求,分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泡服等方式。只有按照这些特殊要求去操作,才能保证该方药的疗效。“举例来说,质地坚硬的中药为了易于有效成分溶出,有毒中药为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要比其他药材先煎。”唐洪梅表示。


  若图省事,将需要煎煮的中药全部打粉装入空心胶囊,发生毒副反应比煎煮的几率更大。有一些动物组织和动物类药材粉,本身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煎煮过程也是一个消毒过程,可以消灭病原微生物,保证用药安全。


  另外,中药煎煮还是一个减毒增效的过程,也是药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达到有效浓度,更好发挥药效。


  极易达到中毒剂量致严重后果


  唐洪梅还告诉记者:“如果将适宜煎煮的中药拿去打粉装入空心胶囊,可能是药效增强,但同时导致毒性也随之增大,极易达到中毒剂量致严重后果。”


  举例来说,沉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若煎服要1.5~4.5克,若入丸散剂每次只需0.5~1克;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煎服要3~10克,而研末吞服只需1~1.5克即可;如全蝎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煎服要3~6克,而研末吞服每次只需0.6~1克。


  这些中药在制成中成药时会减少剂量,若直接将煎服中药方制成“胶囊中药”,形式虽然跟市面所售中药胶囊没区别,但剂量却过于大了,将会产生毒副反应。


  少数药材可打粉要遵医嘱


  “只有少数药物适合打粉制成胶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师李得堂介绍道,味极苦的黄连,穿心莲、苦参、山豆根、龙胆、胡黄连等,如果用量很少,确实难以下咽可以打粉。“但必须在相对洁净环境下,用合格的空心胶囊分装服用,如用量大超过3克都应煎煮,既可以杀菌,又可防止产生毒副反应。”


  贵重,且用量少的鹿茸、三七、紫河车、琥珀、沉香、麝香、蕲蛇、金钱白花蛇、雷丸、朱砂等,应研成粉末用药液冲服,或用温开水冲服。


  一般药房不具有胶囊检验条件


  空心胶囊质量无法保障


  《中国药典》明确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腱及韧带中胶原蛋白作为原料经适度水解后纯化得到,严禁使用制革厂鞣质后的任何工业废料。若使用价格便宜的工业废料制成的明胶,重金属铬会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唐洪梅介绍道,明胶空心胶囊是按照药品辅料管理的,有其严格的标准。如果进行批量加工,购买的空心胶囊应当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进行全检,有3个鉴别项目,还有包括重金属、铬及微生物限度等13个检查项目。“显然,一般药店根本不具备此检验的条件,如果随意使用不合格空心胶囊,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市售中药胶囊


  有严格操作规程和理化检验


  市面所售中药胶囊是在经过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下生产的,目前新版GMP要求至少在D级洁净厂房中生产,对温度(18℃~26℃)及相对湿度(45%~65%)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且对人员卫生、设备设施及空间环境等也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规范。


  在生产时,首先将中药按照批准的工艺进行提取、浓缩、纯化、干燥、制粒、装胶囊、中间品检验、分装、包装及按照批准的质量标准对成品检验,合格后方能销售,检验包括理化检验和较重要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等。而药店将中药粉碎后装入胶囊,显然不能满足此卫生要求和检验要求。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