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望闻问切
耳疖、耳疮的问诊
2018.01.11来源:中医中药网

  耳疖是指发生于耳道的疖肿,又称“耳道疖”“耳疔”。耳疮是耳道弥漫性红肿。其临床表现均有耳迶疼痛,耳疖有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耳疮则为耳道弥漫性红肿。其发病多因耳道损伤,风热邪毒外侵,或污水入耳所染毒引起。如《诸病源候论》所说:“耳疮候……风热乘之,随脉入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因肝胆湿热循经上乘,熏灼耳道,壅遏经脉,滞于肌肤,使耳道生疖、生疮。本病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主要治则。

  西医的外耳道疖,外耳道炎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问诊,有耳道疼痛,结合局部检查见到耳道有局限性红肿,或有脓头,或整个耳道呈弥漫型红肿即可做出诊断。

  本证以耳道疼痛、红肿为特征,如疼痛较轻,局部表现亦轻,伴恶风发热、头痛者,为风热邪毒外侵;局部疼痛剧烈,局部肿胀重,有黄粘渗液,或有脓汁流出,伴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者,属肝胆湿热上熏。

  (二)分型问诊

  1.风热邪毒外侵

  问诊:耳道灼热疼痛,在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壳时疼痛加剧,可见耳道局限性红肿、隆起,或耳道弥漫性红肿。伴怒风发热,头痛。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并用金黄膏外涂。

  2.肝胆温热上熏

  问诊:耳道疼痛剧烈,甚至痛连腮脑,或有耳前、耳后淋巴结肿大、疼痛。耳疖者可见局部突出红肿,上有脓头,周围皮肤红赤,或有脓液渗出;耳疮者,耳道弥漫红肿焮红,有黄粘渗液。

  治法:清泄肝胆,利罹消肿。方用银花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金黄膏。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