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望闻问切
中医腹诊位置
2016.01.08来源:古方中医网

祖国医学的腹诊系指腹部之诊法而言,而胸背腰等处亦当包括在内。分述如下:

 

1、胸部:胸部可分为胸、胁肋、虚里(心尖搏动处)、缺盆等数处,可察知心肺之疾患。

 

2、腹部:腹部为自鸠尾(剑突)下至脐下,及脐左、脐右之统称。自心下至脐可分为上、中下三脘,总称胃腕。古代医籍往往将上腹与胸混称,如大结胸之“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及小结胸证病位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部是指上腹而言。此部位发生病变,以消化系为主。

 

3、胁下:腹部两侧为胁下部位,即胁软骨之下方,为肝胆所在部位,此位置之代表穴为章门穴。

 

4、脐部:包括脐及其四周。脐又名神阙或幽阙,正对腰部之命门,居腹部之正中,为脾胃中气之外候,且与命门气化相通连,故为腹诊之重要部位,反应正气之盛衰体质强弱***有意义,故查脐为中医腹诊重点之一。脐周为检查中焦疾病的重要部位。

 

5、少腹:自脐下至耻骨为少腹,又称小腹。脐下一寸五分正中处为气海穴,脐下三寸正中处为关元穴,是诊察元气强弱的外候部位。少腹两侧为检查少腹急结等证之处。

 

6、腰背:腰背为五脏六腑俞穴集中区域,俞穴为脏腑功能之反应点,凡脏胸有病变者,按压其相应之俞穴反应***敏感,局部肌肤之强直紧张也可触知。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