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常识
《本经》:川楝子——疏肝泄热 行气止痛 杀虫
2016.06.2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川楝子“味苦寒。主温疟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本经》)



  川楝子又名楝实、金铃子、苦楝子,味苦寒,主入肝经,具有很强的清肝火、疏肝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和肝郁化火证。《本经》谓其主“温疟伤寒大热烦狂”,盖因其味苦寒,能导火毒下泄,而烦乱自除也。但《本经》没有认识到的是,川楝子还有明显的止痛作用,故尤宜于治疗肝郁气滞、肝火犯胃导致的诸痛症,常与延胡索、香附等同用,代表方剂如金铃子散、导气汤。



  患者刘某,女,43岁,突发上腹剧痛,痞满拒按,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寒热往来,渴欲冷饮,手足汗出,大便秘结,数日未解,舌淡红,苔薄微腻,脉弦。此乃急性胰腺炎,为肝胃郁热,少阳阳明并病,治宜和解少阳,荡涤肠胃积滞,疏肝理气止痛,以大柴胡汤、芍药甘草汤、金铃子散加减治疗,药用柴胡3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白芍15克,法半夏15克,炒枳壳15克,大黄15克,川楝子12克,延胡索12克,木香12克,厚朴15克,甘草9克,生姜15克,其中大黄用量可酌情适当加减,以肠中燥屎积垢通下为要。



  疝证 表现为小便不通,阴囊胀结,痛引小腹。常见于急慢性附睾炎、睾丸炎、前列腺炎等,属寒气瘀阻下焦所致者,为足厥阴肝经病症,治宜祛寒理气、涤浊化瘀、利尿消肿,用导气汤加减治疗,药用炒小茴香9克,炒川楝子10克,广木香10克,吴茱萸15克,炒荔枝核12克,炒橘核9克,当归9克,香附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猪苓12克,泽泻9克,桂枝9克,白芍12克。亦可加入乌药增强散寒止痛之功,也可加入王不留行、夏枯草加大消炎散结之力。



  慢性肝炎 表现为胁痛频频发作,腹胀,食后更甚,厌油,嗳气、矢气不断,四肢懈怠,大便溏薄者。此乃肝脏气机转枢不利,日久瘀滞结聚,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停,治宜调整肝脏转枢,理气燥湿,消食化积,软坚散结,利水消肿,药用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砂仁15克,鸡内金12克,木香12克,青皮12克,白芍15克,川楝子18克,延胡索15克,姜黄12克,香附18克,牡蛎24克,珍珠母24克,海哈粉18克,龙骨18克,海藻24克,昆布15克。须注意的是,本方药性微燥,不宜于肝郁化热或肝阴受损者。



  消化性溃疡 表现为上腹胀痛,食后更甚,反酸,甚至出血者。治宜柔肝和胃,理气止痛,化瘀止血,以川楝子30克,延胡索30克,佛手30克,广木香15克,砂仁15克,白芍45克,黄连30克,白及30克,川贝30克,乌贼骨30克,三七30克,甘草30克,研为细末,每日早中晚饭后各服3克,坚持服用3个月或半年,必不再复发。



  杨某,女,40岁,月经先后不一,或多或少,色紫暗,有血块,经前烦躁易怒,经行腹胀痛,腰酸,舌淡苔薄白,脉弦,余认为此乃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肾气虚损,兼有瘀滞为患,治宜疏肝行气,益肾养血,化瘀止痛,用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熟地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9克,丹皮6克,杜仲9克,续断9克,小茴香6克,白术9克,乳没各6克,益母草20克,炙甘草6克治疗,并嘱患者于经前半个月开始服用。治疗三个月后,月经转为正常,随访两年未复发。



  临床研究表明川楝子可以驱虫,有效成分为川楝素,作用缓慢而持久,对蛔虫、蚯蚓、水蛭等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虫症,但排虫时间较迟。另外,川楝子还可以抑制真菌生长,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多配伍蛇床子、荆芥、地肤子、白藓皮等煎汤外用熏洗,此即川楝子“杀三虫、疥疡”,但现在一般认为《本经》中所述川楝子“利小便水道”作用并不明显,临床鲜有川楝子作为利水药的记录。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