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疗法 > 拔罐
常用罐的种类
2014.03.10来源:网络

竹罐:竹罐有轻巧、价廉、不易破碎且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等优点,但易爆裂漏气。


玻璃罐: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让人看见皮肤的淤血程度,便于掌握时间,缺点是容易破碎。


抽气罐: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以便抽气时使用。现在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这种罐亦易破碎。


拔罐中常用吸拔方法


闪火法:用镊子夹95 %酒精棉球一个,点燃后,将火送人绕一圈再抽出(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肤上,这是传统的,也是***常用的拔罐方法。


抽气法:将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


拔罐时间如何控制


各种方法拔罐时间应视该部软组织之厚薄及气候条件而适当掌握。一般在腰背部等肌肉丰厚处可拔10-15分钟;胸腹部肌肉较浅薄处可拔5-10分钟;额、面等可拔3-5分钟。气候炎热的夏季,拔罐时间应缩短,过长容易起水泡,而寒冷的冬季,可稍延长。


如何起罐


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硬拉,以免擦伤皮肤。


火罐疗法


火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或杯、筒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病变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皮肤充血、淤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当前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目前常用的火罐疗法有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滴酒法、架火法、悬火法。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