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疗法 > 推拿按摩
足底按摩并非越痛越好 8种手法你了解吗?
2017.08.17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现在大大小小的足底按摩场所遍地都是,也是我们将养生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为了获取养生保健的舒适感受,自己在家也会进行足底按摩,那么,足底按摩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足疗按摩功效多


  1、促进血液循环。一般来说,体温与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体温低血液循环也较低,体温升高血液循环也随之旺盛。足疗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改善了心脏功能,降低了心脏负荷。有人做过测试,一个健康的人按摩双足30分钟,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为10-13倍,男性为13-18倍。可见,热水足疗可使血液循环顺畅和改善。


  2、促进新陈代谢。足疗促进了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从而调节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等等,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


  3、消除疲劳。当人体肉体疲劳时,首先出现足部血液循环不良,代谢终产物,钙盐、乳酸微晶体等物质沉积。当人体某个器官功能不正常或患病时,由于病理反射的影响,使足部的血液循环更为不良,更容易产生沉积物。运动员在经过一天剧烈运动后,每公斤血液中平均含有30毫克的乳酸,按摩双足30分钟后,进行采血检查,约下降5毫克,经过一段足浴时间,血液中的乳酸降低20毫克左右,恢复到几乎不感觉疲劳时血中的乳酸水平。可见,热水足疗是消除肉体疲劳的***简单有效的办法。


  4、改善睡眠。足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脚对神经和毛细血管有温和良好的刺激作用。这种温热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作用,是兴奋的交感神经顺利地向副交感神经转换。副交感神经兴奋后,此时人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


  5、养生美容,养脑护脑。通过足疗,可以调节经络和气血。同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从而使头部血流加快,及时足量补充大脑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


  中医足底按摩操作手法


  1、触摸法:是***用的一种手法。通过触摸来察觉施按摩手法的部位的组织结构的状况。同时也可以先察看患者对手法的心理反应。


  2、揉捏法:是将肌肉及皮肤毛发捏在手中,用双手交替作扭曲活动。


  3、运推法:是一种不扭曲的揉捏法,只在皮肤表层捏。


  4、轻抚法:以手掌面或用指尖在表皮滑动。


  5、摩搓法:用掌心或一个手指或几个手指指端摩搓,使皮肤及深层产生位移。


  6、推压法:用指尖或手掌垂直加压于治疗部位,这是摩搓法的补充手法。


  7、颤动法:也是一种压椎法。它是用手掌或指尖不断地重复进行的有节奏的颤动,产生深透的机械性波动传达至患者体内。


  8、叩击法:其特点是用手指、掌根或掌心捶击反射区,***常用的是以手掌的尺侧缘叩击,施术时手指分开,自然微屈,又称斩剁法。


  足底按摩并非越疼越保健


  人们在接受足部按摩的时候,因为抱着“越疼越有效”的想法,往往只注重酸痛的地方,足疗馆里经常可以看见顾客疼得龇牙咧嘴、大汗淋漓,仍然紧抓毛巾强忍疼的情景。其实,足部按摩时盲目追求“疼”的感觉对疾病的发现和治疗弊大于利。一方面,一些长期病患者足部对应的反应区不但不会对刺激敏感,反而可能出现神经麻木。当出现神经麻木的情况时,对应器脏的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但盲目追求疼感容易使人忽略麻木的部位。另一方面,只有当一个人正气充足时才适用重而慢的按摩方法(称为泻法),否则就应该用轻而快的补法。特别是对于老人、妇女和儿童来说,自身的元气不足,运用泻法会加重症状,使体力更加虚弱。因此,在足部按摩过程中,被按者如果有酸、胀、疼的感觉或者皱眉的反应,就表示按摩力度已经足够了。


  手法正确的足部按摩是一种享受,但千万不要贪多。尤其是虚弱的病人,如果接受足部按摩时间过长,血液被调动到其他器官组织,会因为脑部缺血而感到头昏,甚至觉得病情加重。所以一般来说,建议30分钟左右完成双脚所有反应区的按摩。


  以上是足底按摩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家做起来吧。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