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疗法 > 针灸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方法
2014.10.23来源:古方中医网

现代生活人们长期面对电脑或伏案工作,在长时间保持同一颈部姿势后,如猛地改变体位(如抬头或转头),一些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眼前发黑、头颈部板滞疼痛且活动困难,甚至突然失去平衡而摔倒的症状。如此情况频繁发生,还常出现落枕、颈肩部怕冷等症状,那么应警惕:是否患上了颈性眩晕。


什么是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外伤、颈椎骨性结构异常或周围软组织病变等原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颈性眩晕的症状,就是在头位变动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如坐舟车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出冷汗、血压升高等症状,通常这些症状会在半小时内缓解,也有些人会在一天之内反复发作。


颈性眩晕如何引起 颈椎结构不稳定、颈椎间盘退变、颈部外伤、椎间孔狭窄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或感觉功能异常,从而导致颈性眩晕症状的发生。


有一种颈部外伤我们平时可能没太注意,比如在乘车时突然刹车,身体虽没有损伤,但头颈部往往因缺乏足够的支撑而猛然甩动,造成颈部软组织的挫伤。经历这种损伤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颈性眩晕表现。


颈性眩晕如何治疗 目前西医对于颈性眩晕,大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服用敏使朗一类控制眩晕发作的药物,佩戴颈托加强颈椎稳定性,但对控制眩晕发作的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只能短暂地抑制症状,一段时间后就会再次发作。而中医学对此有独特优势。


中医中将此类证候归属于“眩晕”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目眩、眩仆、眩冒、掉眩、眩转等对眩晕的不同称谓,且在证候病机方面有丰富的记载。中医认为,颈性眩晕多由于颈部气血瘀滞不畅或气血不足而致脑髓失养所致,治疗上应以益气升阳、活血化瘀为原则,由于颈性眩晕患者在眩晕症状之外,往往伴随颈项部疼痛板滞等症状,故临床上多采用外治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有推拿、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而温针灸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尤为卓著。


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针刺可以疏通颈项部的经脉,改善椎动脉供血,使气血能够上充脑髓,则眩晕可止;同时结合艾灸则可温补阳气,充实肌肉,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从而有效缓解颈项部僵硬疼痛、怕冷及活动不利等症状。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活血化瘀,益气升阳,对于改善颈性眩晕症状,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疗效。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