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党委以“支部建在科室上”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转化为服务群众健康、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夯基固本,筑牢科室党支部“主阵地”
一是组织覆盖“零空白”。将全院77个党支部直接建在临床科室、重点学科上,实现党组织与业务单元“双覆盖、双促进”。二是班子建设“强骨干”。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政治强、业务精的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党建与学科“双带头人”覆盖率100%。三是阵地建设“标准化”。打造“六有”支部阵地(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有成效),全院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机制创新,激活支部战斗堡垒“新动能”
一是建立健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机制。推行“支部议科务”制度。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开拓“党建+业务”融合新模式,结合科室特色,通过案例分析、技能竞赛、观摩查房等形式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将学科规划、科研攻关、耗材管理等纳入支部议事范围。二是建立健全“党员+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实施“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双培养”工程。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服务”闭环管理机制。构建“办法+制度+清单”26项监督制度体系。建立科室支部“小微权力”清单,针对药品耗材使用、医保基金监管等风险点,划定76条“红色警戒线”。
实践成效,彰显党建引领发展“硬实力”
一是学科建设提档升级。支部牵头攻关“甘肃方剂”等重大科研项目。脾胃病中心党支部党员团队蝉联全省诊疗技能大赛冠军,带动学科跻身全国中医专科影响力前十。二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杏林先锋”党员志愿队年均开展义诊200余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医院连续6年获“国考”A级,门诊量年均增长9.8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