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9月9~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这不仅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的领导。人才培养的首要就在于坚定其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是人才工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遵循。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具有一种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信念。传承基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在人才培养中的领导作用,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新路首先要在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方式上寻求突破。
坚持红色资源与中医药文化协同育人理念。红色资源具有强大的文化熏陶、价值塑造、典型示范以及教育引导等功能,用活用好用足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朴素的哲学智慧和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极强的共融性,所富含的中医医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度的契合性。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铸就的红色资源与中医药文化都蕴含着崇高的价值理念,折射出了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两者在文化熏陶、价值塑造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耦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协同育人作用既是探寻中医药人才培养新路的内在导向和现实需要,也是贯穿其始终的基本理念和根本遵循。
坚持善用“大思政课”。如何善用“大思政课”是探寻中医药人才培养新路的应有之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中之重。善用“大思政课”首先要在“大”上做功夫,“大思政课”不仅意味着格局大、站位高、视野广、内容丰、载体多、手段新,也意味着针对性强、实效性好、说服力高、感染力大。要把构建“大思政”格局摆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掘整合各类育人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与中医药文化协同育人作用,讲好红色故事、中医经典故事、改革开放故事、中医药发展故事;着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