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有力之举。2023年5月,山西省长治市入选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长治市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其中遴选并确定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作为心血管病、脾胃病、风湿病、康复4个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理事长单位,旨在打造一支专业与地域紧密结合、布局合理、示范带动作用强劲的区域中医优势专科集群。
科学组建优势专科集群体系
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从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队伍、适宜技术、专科管理等方面入手,为各优势专科量身定制建设任务,集中力量打造技术传播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人才梯队。同时,该院心血管病、脾胃病、风湿病、康复4个中医优势专科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示范带动作用,推出业务骨干进修、师带徒、“西学中”等多种培养模式,实现对基层医院的“传帮带”,并充分发挥专科集群建设网络医院的辐射作用,通过线上培训研讨、现场指导带教等多种形式,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理论知识,推动成员专科诊疗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快速高效提升。
中医药健康福祉触手可及
中医药的根基在基层,基层中医医疗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就医获得感。2023年5月,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优势专科集群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后,该院坚持每周派出专家团队深入各县区中医院进行巡诊,开展专家门诊、教学查房和适宜技术应用培训等等,不断织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百姓就医更便捷。
从诊断到治疗,从康复到优化,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在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依托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广覆盖、兜网底”,医院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足迹遍布全市12个县区的大小乡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百姓家门口,健康福祉触手可及。
2024年8月30日,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史爱菊山西省名中医工作室”“崔秀芳长治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师工作室”“张建飞长治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师工作室”正式落户平顺县中医院。同一天,平顺县中医院9位医生向这3位中医工作室传承人献花、敬茶、鞠躬行礼,师徒关系自此缔结。
为打造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品牌,医院致力于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通过派遣中医专家和优秀中医师下沉基层,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借助“一对一”及“一对多”的精准式技术帮扶,培养基层优秀中医人才,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延展纵深,基层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大大提升。
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的过程中,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不仅注重“输血”,更强调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造血”与“供血”能力。医院依托国医大师唐祖宣传承工作室、全国名中医闫小萍传承工作室及8位省市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技术支持,分别建设了心血管、脾胃病、康复及风湿病等多个专科集群。集群成员单位分批派出学术骨干赴国内各级中医诊疗中心学习进修,紧跟诊疗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
打造贯通型中医药服务模式
政策助力支持,更需医者久久为功。一年多来,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依托中医药特色和重点专科优势,明确打造“一中心一特色”的共建思路,强弱项、补短板,拓展中医药优势专业和病种的覆盖面,打破市、县级中医医院地域壁垒,完善畅通“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诊疗机制,发挥远程会诊平台与中医优势专科集群辐射作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多种资源有效配置的创新性贯通型中医药服务模式,以医疗共建之“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协同联动,更需资源共享。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在建设中医优势专科集群过程中,聚焦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疗效,坚持中西并重的发展策略,在提升诊断和治疗能力的同时,深入挖掘并梳理以王佐明、原培谦等为代表的上党中医学术流派的诊疗经验。通过组织学术会议、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集群成员共享高层次科研项目。同时,医院还积极建设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实施远程诊疗、现场巡诊等措施,打造“广覆盖、兜网底”贯通型中医药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逐步减少患者就诊跨区流动,筑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