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崇州市卫生健康局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紧密围绕国家、省、市相关规划,大力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具有崇州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之路。
创新机制,奏响中医药发展强音
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强化职责,有序推进中医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财政每年配套医共体专项改革资金300万元,为医共体能力提升和体制机制转变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借力赋能,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市院合作”,借助其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提升本地中医药服务水平。
二是科学构建,制定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成立市医共体党委会,书记、市长担任管委会主任,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内上下贯通。成都市中西结合医院常态化下派常驻管理团队,对市中医院及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紧密帮扶。通过这些举措,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最新监测指标考核等级提升至B+,较上一年上升172名。
人才引育,注入中医药发展源动力
联合人社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局等多部门,制定卫生人才政策“2.0”,市财政统筹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目前,崇州市共引育四川省名中医、成都市名中医、成都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崇州市名中医、崇州市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博士生56名。引进国医大师、省名中医在崇建设传承工作室,建成崇州市首个名中医工作室(龚庆国工作室),已申报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羊浩工作室),有效传承和弘扬了中医名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建立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集群,共有省、市、崇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3个,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探索“中医药+”,开启产业新方向
以“蜀州本草慎微故里”为主题,以“唐慎微”形象为原型设计中医药形象IP“古蜀药仙”,通过中药百草园、中医药文化长廊、“中药宝葫芦”、国医文化沉浸式科普体验园等载体,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将中医药理念融入白头镇“国医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建成公园城市的中医药表达点位-国医科普馆、小镇有方名医工作室、白头镇卫生院康养中心等3个,创新“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年轻游客需求,整合中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出“慎微带你住民营”等主题旅游路线4条,设计推出植物拓染、中医香薰等手作项目9个,构建完整的研学线路,目前共接待研学人员1.5万人次,开展以“蜀州本草慎微故里”为主题的国医小镇健康集市活动,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下一步,崇州市将继续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协同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文化宣传模式,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2025年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